科创向“新”行:从临床应用到个体消费,外骨骼机器人为何如此受青睐?

2025-04-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汪雨晨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季,茶农们每天起早贪黑上山采摘茶叶。清明节前夕,杭州余杭闲林街道云栖村的曹大姐体验了一把科技助力的快乐——当天,隔壁仓前街道程天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茶园演示一款可以助力登山的人体外骨骼机器人,只要穿戴好按下开关,就可以在爬山时节省至少三成的人力。

曹大姐也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穿戴上设备,在自家茶园走了两圈后,曹大姐乐呵呵地说,仿佛有一股“魔力”牵引着她,“真的很轻松,爬山能省不少力,采茶弯腰时,背部也有支撑力,这样好的产品希望能快点推广开来。”

除了应用在采茶工身上,这类“穿在人身上”的智能装备,还有了许多应用场景,比如穿上“外骨骼”登泰山走红、登楼梯“神器”落地杭州小区……曾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如今正快速走入大众视野。

这类智能装备有多“智能”?未来,康复与养老领域还有哪些可能?近日,记者走进程天科技寻找答案。

️洞察刚需市场

️用4年研发创新医疗器械

在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康复中心内,外骨骼机器人披上了医疗康复的“白大褂”,在精准的算法控制下,为每一位患者的站立提供更多可能性。

2017年,程天科技落地杭州,开始专注于研究医疗领域的外骨骼机器人。团队成员拥有涵盖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等复合学科背景。然而,选择专注于康复与养老领域,用程天科技联合创始人张继宇的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创业之初,这群工科生对医疗行业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会选择一个陌生的方向,去啃“医疗康复”这块硬骨头?张继宇表示团队看中的是这个领域的技术壁垒和刚需特性,“高位瘫痪、身体机能萎缩的病人对外骨骼机器人有迫切的需求,这是一个刚需的市场。”

张继宇说,在十年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已经有预警,未来老龄人群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觉得先结合医疗应用场景进行研究,可能会有更多的实际需求推动产品落地。”

“创业之初,我们连‘适应症'这样的专业术语都不懂。”张继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团队成员都买了大量医学书籍,花了近一年时间恶补医学知识。从产品定义到临床试验,再到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取,整个团队耗时近四年。

2025年,程天科技的“悠行UGO210”外骨骼机器人作为创新医疗器械,成功获得首个临床适用范围为中枢神经病变(涵盖截瘫、偏瘫患者)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NMPA注册证,该产品成为可以在医院中实际使用的商品化产品。

展开全文

程天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 记者 汪雨晨 摄

️从“能用”到“好用”

️为小小的绑带设立专门的实验室

“拿到注册证只是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放大到产业化维度,我们面临着全新挑战。”张继宇告诉记者,早期临床阶段,产品虽能“能用”,但与“好用”仍有距离,而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是用户思维与客户思维的融合。

程天科技的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最初瞄准的是失能患者、老年人群等“用户”,但真正落地时才发现,“客户”医院的需求同样重要。“医院要考虑的不只是单个患者的疗效,而是一天服务100人、1000人的效率。”张继宇说,提升医生操作的便捷性是在产品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除此之外,用户体验的精细化打磨也见证着产品进化,“患者本身就很疲惫了,长时间的准备会降低他们的康复欲望,康复效果也会打折扣。”张继宇补充,传统的康复设备穿戴可能需要20-30分钟,使用前的准备时间长,随之而来的就是患者的依从性差。

举例来说,一个小小的绑带设计就困扰了团队很久。张继宇解释,最开始团队对绑带的要求是“能用”就行,但随着产品的迭代,对绑带的要求自然也越来越高,绑带材质是否亲肤且耐磨?患者使用后是否会过敏?绑带是否能够更换?“我们要考虑生物力学、生物兼容性等多方面因素来改进绑带设计。”

为此,程天科技甚至设立了专门的“绑带实验室”,邀请专业设计师参与打磨。“就像鞋子从‘能穿’进化到跑步鞋、足球鞋,医疗产品也要无限逼近场景最优解。”张继宇说。

记者体验外骨骼机器人

目前,程天科技已形成覆盖神经康复、肌骨康复、行动代偿等全场景医疗级产品矩阵,外骨骼设备累计服务用户超65万人次。新一代搭载脑机接口、脊椎电刺激、“脑脊融合”系列康复外骨骼产品已经与首医宣武医院、复旦华山医院等顶尖机构合作,成功实施多例“脊髓电刺激+外骨骼”协同治疗,见证着在车祸受伤后不能行走一年后进行手术,术后14天实现自主站立,28天完成5米独立行走的用户案例,并且在全国进行扩大实验,南到海南,西到新疆,北到黑龙江的超14个城市都已有成功案例。

️拓展消费市场

️几百台现货15秒抢订一空

在医疗领域站稳脚跟后,程天科技开始向消费级市场拓展。前段时间,程天科技面向个人用户,在购物平台上架了一款售价为2500元的消费级无源外骨骼机器人。

所谓无源外骨骼机器人,就是无需电源就可使用的外骨骼机器人,完全依赖机械结构与碳纤维材质提供支撑。这款产品上新后仅15秒,首批几百套产品就被抢订一空。

记者来到程天科技时,陈女士正在试用这款“易行EasyGo外骨骼助行器”。“因为生病导致右腿没有力气,出门走路挺费劲的。”陈女士告诉记者,穿戴上产品后,感觉有一股力量帮她抬腿,有点像踩弹簧,腿有“力”了,也能走直线了。穿戴起来也很简单,只要固定好腰部和腿部即可。

张继宇介绍,它采用无源助力设计和轻量化碳纤维材质,不需要充电,整机重量不到2.5公斤,仅靠机械结构和材料特性带来支撑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也可以驾驭。

程天科技的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 受访者供图

这款消费级产品的雏形其实源自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当时为火炬手量身定制的助力设备获得好评后,团队决定将其产品化。“从样品到商品,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迭代。”张继宇透露,今火爆市场的无源版本,实则是为有源款铺路的“先导产品”。

“无源产品就像打开市场的钥匙。”张继宇补充,这类设备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即使是纯机械产品,在穿戴舒适度、人机工程学上仍有高技术门槛,能帮助用户建立产品认知。有源款产品基于无源款产品进行深化,二者虽然是两条技术线上的产品,但在算法上仍有交叉。

这段时间,经常有消费者到程天科技门口询问,希望能让自己或者家里人试用一下“外骨骼”。也有不少人带来了改进建议,比如希望产品更轻量化,希望外观更炫酷或者隐蔽……眼下,张继宇和团队正在有针对性对产品更新迭代。

张继宇透露,截至目前,程天科技外骨骼设备已累计服务65万人次的使用,团队积累了宝贵的人因工程数据和疗法算法。预计6月初将推出第一批消费级有源外骨骼助行器,另外预计在今年九十月份,还将推出更轻便、续航能力更强、针对不同人群的外骨骼机器人系列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