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如何用波场TRON网络,加速Web3新基建

2025-04-0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15年前,有人用一串代码向人类证明“无需银行,价值也能自由流动”;10年前,有人用智能合约打开一扇门“代码可以取代合同,程序可以执行规则”;今天,Web3浪潮正试图用区块链重构整个互联网——从数据归属到金融体系,从组织形态到虚拟世界。除了马斯克、扎克伯格以及红杉资本和美国国会,华人在Web3的创新迭代中也做出重大贡献。在孙宇晨与波场TRON的极力推动下,去中心化应用正加速落地。

️孙宇晨眼中的Web3,让用户从“流量奴隶”变为“资产主人”

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直言:“Web3不是技术的迭代,而是生产关系的革命——用户从‘流量奴隶’变为‘资产主人’。”要理解孙宇晨的这一观点,就需要理清互联网历经Web1、Web2、Web3的演进脉络:

️Web1(1990s-2000s):互联网的“报刊亭时代”

雅虎1994年推出的网页导航目录,将混沌网络梳理成可浏览的“信息货架”,用户只需点击目录,就能“阅读”新闻、股票、天气。这定义了Web1的本质——一个用户只能被动获取信息的互联网。平台是内容守门人,实现了“免费内容+广告变现”的商业路径,即用户贡献注意力,平台收取广告费。

️Web2(2000s-至今):用户即燃料的“平台经济”

Facebook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从“阅览室”进化为“游乐场”,抖音、微信、淘宝……让每个用户都是创作者,用内容、数据换便利。我们乐此不疲地生产内容、社交互动、消费购物,而平台则通过算法黑箱掌控流量分配和商业变现。用户在创作内容,平台在收割价值。当注意力成为新石油,我们每个人都在免费为科技平台钻井。

展开全文

️Web3(正在发生的未来):互联网的“产权革命”

当Web2教会我们“用数据换便利”,Web3正在改写规则:你的社交档案成为可携带的数字资产,创作收益绕过中间商直达钱包,甚至能像股东一样投票决定平台规则。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所有权范式转移——区块链将用户从“数字佃农”变成“互联网产权持有者”。这一变化是有迹可循的。

2022年,去中心化社交协议Nostr引发热议——用户数据存储在自己的设备或指定服务器上,私钥完全由个人掌控。即便平台倒闭,你的社交关系和内容也不会消失。在此前后,很多作家、艺术家、音乐人选择在去中心化平台上发布作品,人们可用加密货币直接打赏,每笔收入即时到账,尤其是当作品被改编成NFT二次销售时,创作者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获得新收入,无需跟中间商抽成。近年,甚至有去中心化交易所发起提案,由加密资产持有人直接投票,决定平台的利润分配规则。

简而言之,就是你的数据归你,你的创作收益归你,你的投票能决定平台规则。

️未来已来,孙宇晨加速Web3新基建

当加密行业还在争论理想主义时,孙宇晨已经用波场TRON打造了一个“能用、好用、敢用”的Web3基础设施闭环。波场TRON很像“区块链版的支付宝”,正在用三种颠覆性逻辑重构互联网:

️1. 性能即权力

在以太坊因Gas费劝退开发者时,波场TRON用0.1秒确认、0.1美元成本的极致体验,占据了稳定币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如今全球接近一半的USDT流动发生在波场链上——这不仅是技术胜利,更是“平民化区块链”战略的胜利。就像拼多多用低价策略打开下沉市场,波场TRON让非洲小商户也能享受秒级跨境支付。

️2. 生态即护城河

从收购Poloniex(2019 年孙宇晨收购的著名加密货币流通平台)到孵化SunPump (专注于波场TRON网络、基于Meme文化的加密资产服务平台),孙宇晨构建了一个自循环的加密宇宙:用户可以用TRX支付Gas费,在Poloniex实现资产流通,通过SunPump捕获社区文化价值。这种"基建-应用-流量"的三位一体布局,正是Web2巨头微信的成功秘诀在Web3的重现。

️3. 从边缘到中心

波场TRON精准卡位新兴市场:阿根廷的USDT公交充值、东南亚的链上汇款、非洲的稳定币避险......这些案例证明,Web3的杀手级应用不在硅谷实验室,而在发展中国家的真实需求里。孙宇晨“从边缘到中心”的经营策略,正在改写全球加密行业版图。

Web3革命的核心,是用互联网思维解构区块链:不执着于绝对去中心化的教条,而是追求“足够去中心化+极致用户体验”的黄金平衡点。就像特斯拉用消费级产品推动电动车革命,波场TRON通过服务普通人而非极客,真正实现了“区块链可用性”的破圈。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均匀分布——而孙宇晨正试图用波场TRON网络,加速这种分布的进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