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产能破5吨 “成都造”新材料凭借硬核新技术打开沿海市场
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工人们正有序进行灭火剂投料与成品组装;库房内,一个个电动车停车棚智能火灾抑制装置整齐排列,一瓶瓶已罐装好的灭火器正整装待发……作为四川金堂经开区内颇具代表性的新材料企业之一,四川百众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百众安”)自主研发了一套智能消防系统,聚焦锂电池专用灭火材料、配套装置及软件系统的研发生产,攻克了新能源锂电池火灾扑救中的技术壁垒,为新能源产业安全保驾护航,目前订单量持续攀升。
“目前已进入常态化生产阶段,单日灭火剂产能破5吨,成品灭火器日产量正在稳步提升。最受市场欢迎的有两大产品,灭火器瓶内填充灭火剂和可直接投入使用的成品灭火器。”今日,百众安生产部经理陈宣澄告诉记者,目前,江苏市场的首批灭火剂已顺利交付,剩余部分即将发货。
“此外,北京也是主要出货地之一,目前多个小区拟配置我们的灭火器系统,仅一个小区电动自行车棚灭火系统装置的需求量达千件。”陈宣澄介绍道,为应对激增的订单,公司已启动产能优化计划,未来将通过设备升级进一步提升效率,并计划筹建集研发、生产、示范于一体的消防全产业万吨级产能基地,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与传统灭火技术不同,作为攻克新能源锂电池火灾扑救难题的高科技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新型环保型消防灭火材料”通过构建多相协同作用体系,针对锂电池燃烧特性,采用“快速到达临界点+高效灭火”办法,解决电池燃烧连锁反应的行业难题,实现了对锂电池火灾的快速扑灭及复燃抑制。
展开全文目前已形成灭火材料、简易式/手提式/推车式灭火装置、电动自行车棚灭火系统等完整产品矩阵,并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生产厂、新能源汽车厂商、储能电站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在中科院院士指导下设立了专业科研平台,持续优化核心技术。例如,通过自主研发适配设备,攻克了粘稠性灭火剂灌装工艺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精度。产业提升、技术创新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去年底,公司聘请了一位第三方检测机构专家,由其领衔的实验室已启动新配方调试,推动产品性能持续优化。
“我们正针对储能电池箱研发专用灭火系统,力求在复杂场景中实现更精准的火灾防控。”陈宣澄透露,消防行业的竞争是人才、技术、工艺等复合竞争,企业注重生产工艺的精细化改进,品控团队通过严格检测确保材料稳定性,为产品可靠性提供保障。下一步计划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专项人才,推动产品迭代升级。从产能扩张,到全产业链布局,凭借技术突破,这家年轻的新材料企业正在为新能源时代的安全防控拓展新的外延,力争今年冲刺4000万元销售额。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佳丽 供图 金堂县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