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建议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 | 代表委员在这里
封面新闻记者 崔瑶
当前正值全国两会时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在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看来,当前,数据要素已融入企业生产、科技创新的过程,正在不断重塑着产业形态,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引起广泛关注,智能化技术迭代演进的背后,正是数据的海量“投喂”。
对此,柳江在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建议: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
️“AI+”赋能智能制造
在长虹华丰科技生产车间,一个连接器在进入到检测设备后,会依次通过15个安装有高清摄像头的工位,在被拍下20多张高清照片后,数据将会被传输至人工智能“大脑”进行分析,随即就可以显示出产品质量结果。这就是长虹自研的“5G+AI”视觉检测设备,这个“AI质检员”检测精准率可达99.98%。
在长虹,“AI+制造”已经随处可见,长虹智慧显示工厂单线可同时生产6个种类,1100台产品。长虹新能源自研碱性电池生产线每分钟可下线750只电池......“AI+制造”不仅让长虹制造按下了“智”造加速度,也让长虹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长虹还积极探索“AI+运营”,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牵引,体现数据运用、数据管理和数据安全。在“AI+产品”方面,长虹推出了AI电源、AI聚合电池、AI电视云帆平台智能体等AI产品,不仅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也通过科技悄然焕新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长虹智慧显示工厂
️可信数据空间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从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据要素能够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可信数据空间作为规模化数据流通利用的方案,不但可以促进安全与发展平衡,而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同时,高价值数据的开放互通已成为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限制因素。”柳江表示,当前,产业链数据孤岛现象突出,数据价值评估体系缺失,使得数据难以实现高效整合与共享,极大地限制了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
2023年中国数据空间市场规模为40.2亿元,同比增长24.4%。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批建设智算中心超250个,结合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流通利用的基础条件正在完善,但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仍然存在痛点和难点。如技术路线和标准不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不健全,以及跨领域协同难度大、人才短缺等突出问题。
基于此,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柳江带来了建议《关于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应用落地的建议》,“希望在更高层面,加快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应用落地,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柳江建议,应加快制定可信数据空间相关技术标准,凝聚行业共识,有效降低数据流通利用技术壁垒,促进可信数据空间平台间互联互通互认。同时,在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面向数据流通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适应数据要素市场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提升社会对数据空间的信任度。此外,建议加大对数据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并着力人才培养,为可信数据空间网络支撑应用落地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长虹积极响应国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力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基础建设和应用实践。柳江表示,未来,长虹将携手地方政府,以“数据要素×”行动为牵引,推动更多“绵阳经验”上升为国家标准,为构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由长虹控股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