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不该既要又要还要
马斯克以“火星殖民”“人工智能革命”等伟大梦想征服了世界上的很多人,但自从2024年同特朗普深度捆绑以来,这位科技狂人在政治癫狂和反动声浪中正陷入一场困局。
当他把自己敏锐深邃的目光从星辰大海转向一个白房子里的条条框框、斤斤计较时,我们就不得的开始担心其他可能面临公众信任瓦解、技术革命失焦。
环抱着科技理想主义,从地上到天上,再到人工智能和人本身,已经够多工作要忙了,他又试图重塑国家机器,“既要又要还要”可还行?
️特斯拉成政治野心的牺牲品
马斯克的政治冒险已直接反噬其核心商业版图。
️成攻击目标:据外电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警方称,七个特斯拉充电站被故意纵火,目前该事件正在调查中。最近几周,特斯拉产品在多个州成为破坏行为的目标。 一名马萨诸塞州男子称,他因为驾驶特斯拉生产的金色 Cybertruck 而受到威胁。有人在车上贴了一张脏话贴纸,当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这张照片时,该男子告诉警方,他开始在网上收到威胁。
上周末,马里兰州一家特斯拉经销店内发现了涂鸦,而就在前一天,近 300 名抗议者聚集在这家经销店外,抗议马斯克及其削减政府开支的举措。警方称,涂鸦上写着不要马斯克。
️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特斯拉股价从2024年峰值488美元暴跌至不足300美元,市值蒸发超40%。马斯克的财富目前已较 12 月 17 日创下的 4640 亿美元的收盘纪录(当时特斯拉股价收于每股 480 美元的历史高位)缩水 1163 亿美元。投资者用脚投票的背后,是对马斯克“政治优先于技术”战略的深度质疑。
️品牌人格化陷阱:德国车主发明“我在他发疯前买的车”贴纸,欧洲59%消费者因马斯克政治言论拒购特斯拉。当创始人IP从“创新符号”异化为“极右翼代言人”,品牌价值一年缩水26%。
️当工程师思维碰撞制度韧性
马斯克以“政府效率部”为切口推动的激进改革,暴露出科技精英对政治复杂性的致命误判:
️权力寻租的指控:通过裁撤联邦机构、解雇23万公务员,马斯克被指为旗下SpaceX、特斯拉扫除监管障碍。11个联邦机构对其企业的32项调查因人事变动停滞,这种“既当裁判又当球员”的操作引发司法争议。
️社会撕裂的催化剂:其“算法民主”“百万美金日抽”等政治营销,更将严肃选举降维成流量游戏,加剧社会对立。
️制度韧性的反噬:公务员系统裁员触发230万联邦雇员的抗议浪潮,国会通过12项限制科技巨头法案。马斯克试图用“特斯拉工会2.0”模式改造政府,却忽视政治生态中游说集团、工会与选民的百年博弈。
️公众信任的雪崩:从“创新教父”到“全球公敌”
民调显示,马斯克的公众形象正经历史诗级坍塌:
️价值观背叛:欧洲将其定义为“反LGBTQ+的极右翼寡头”,美国左翼指控其利用政治地位推行“科技种族隔离”。曾经追捧他的环保主义者,如今因SpaceX火箭污染、特斯拉电池供应链争议与之决裂。
️技术理想主义幻灭:FSD自动驾驶在中国测试中7小时触发34次违章,Optimus机器人量产计划被批“PPT画饼”。当马斯克宣称“特斯拉价值在AI而非汽车”,公众看到的却是技术承诺与商业现实的巨大鸿沟。
️星辰大海的迷失:当火星梦让位于华盛顿游戏
对马斯克而言,拯救特斯拉颓势、实现火星殖民、突破AI瓶颈,远比在华盛顿玩权力游戏更具历史意义。
当马斯克在X平台转发“美国退出北约”的疯狂提议时,我们更怀念那个说出“我要死在火星”的梦想家。人类的星辰大海,需要纯粹的技术信徒。是时候放下政治镰刀,重拾工程师的螺丝刀了——宇宙的答案不在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而在SpaceX发射架的烈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