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准晶体之父丹·谢赫特曼3月底访华!席位有限,欢迎邀约!
准晶体之父
材料科学的领军人物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丹·谢赫特曼(Dan Shechtman)
3月即将访华
与科学巨人共同探讨学术
Dan Shechtman教授在准晶体研究领域拥有深厚造诣,在全球科研圈人脉广泛且极具影响力。其将于3月22日-31日期间访华。计划深入科研机构与企业研发中心,开展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与合作洽谈。
对于材料制造企业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企业科研人员将有机会与 Dan Shechtman 面对面探讨准晶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借鉴他的前沿科研思路。Dan Shechtman还将为合作企业带来强大的品牌背书效应。与 Dan Shechtman 合作,企业能够借助他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企业的产品更容易获得国际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认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访华期间,Dan Shechtman 还将参与多个国际行业论坛,通过他的国际网络,帮助企业与全球顶尖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加速企业的全球布局,提升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合作内容▸
名誉首席科学家、共研、会议演讲等
席位有限,先到先得
从质疑到诺奖
Dan Shechtman发现准晶体的科研历程,充满离奇曲折,是一部充满激情与坚持的传奇。
在当时的晶体学理论中,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固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形成的固体,晶体在旋转时,只能出现 2 次、3 次、4 次或 6 次对称性,这是晶体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并且有着严格的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不可打破的真理 。
而谢赫特曼发现的这种具有五重对称性的物质,完全打破了这一铁律,就如同在一个充满规则的世界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这一发现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
谢赫特曼在面对巨大压力时的坚韧不拔,令人敬佩。他的研究成果不被认可,甚至被团队排斥,但他从未放弃。他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证明了准晶体的存在,这种坚持和毅力,是他成功的关键。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Dan Shechtman 的科研历程,是对科学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好奇心,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
01
少年梦
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1941 年,Dan Shechtman 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那时的以色列尚未建国,周边局势动荡不安,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童年的谢赫特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物质的匮乏与战火的纷飞,却并未掩盖家庭给予他的温暖,反而塑造了他坚韧的性格,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
爷爷的放大镜
在谢赫特曼 7 岁那年,他收到了爷爷送给他的一份改变命运的礼物 —— 放大镜。从那时起,谢赫特曼便拿着这个放大镜到处观察,他最爱跑到田野里,去看每一件细小的东西,透过放大镜,微观世界的奇妙展现在他眼前,他深深爱上了这个全新的世界。爷爷虽然没有科学教育背景,但他有着科学家的头脑,说话极具逻辑性,判断都依据事实。他不仅向小谢赫特曼解释这个世界,还通过放大镜引导他去探索和思考,为谢赫特曼的科学之路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10 岁时,谢赫特曼听说学校里有一台显微镜,他不断地追问老师能否把显微镜带到课堂上,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老师最终同意了。当显微镜被带到教室,谢赫特曼第一个凑上前去观察。这次经历,让谢赫特曼对微观世界的热爱更加坚定,也让他对科学探索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卓越的青年时期
1963 年,他进入以色列理工学院,本科期间,他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扎实的工程学基础。
在硕士阶段,谢赫特曼将研究方向聚焦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逐渐成为了透射电子显微镜领域的专家。
博士阶段,他深入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备受质疑的科学路
1982 年,谢赫特曼迎来了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时刻。当时,他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专注于探索一种新型材料的微观结构。一天,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种快速冷却的铝锰合金(Al₈₆Mn₁₄)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在进行电子衍射实验时,显微镜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图案:十个明亮的衍射点整齐地分布在一个圆周上 。这意味着这种物质具有五重对称性 —— 每旋转 72 度,就会看到完全相同的图案。这一发现让谢赫特曼完全懵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以置信地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了 "10 Fold???"(十重对称) 。
谢赫特曼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但他也明白,要让科学界接受这个全新的概念并非易事。他的实验结果遭到了众多科学家的质疑和反对,著名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公开质疑谢赫特曼的发现,他直言:“没有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 。连他的实验室主任都嘲讽地建议他去重读基础晶体学教科书 。
面对全世界的质疑,谢赫特曼没有选择放弃,他坚信自己的发现是真实的,开始不断重复实验,收集更多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找到愿意和他合作发表这项研究的科学家。1984 年,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正式向全世界宣告了准晶体的存在 。尽管如此,准晶体的概念在当时仍然难以被大多数科学家接受,谢赫特曼面临的质疑和挑战依旧不断,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继续深入研究准晶体的性质和结构。1987 年,法国和日本的科学家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大到足以被 X 射线观察到的准晶体结构,这一成果为谢赫特曼的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后,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在准晶体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守得云开见月明
谢赫特曼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2011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Dan Shechtman,以表彰他在 1982 年发现了准晶体 。这一奖项的颁发,标志着科学界对准晶体的认可,也让谢赫特曼的名字永远铭刻在科学史上。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拉尔斯・哲兰德(Lars G. J. Johansson)在颁奖典礼上表示:“Dan Shechtman 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固体物质的看法,他的工作为材料科学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
获得诺贝尔奖后,谢赫特曼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而是继续在材料科学领域深耕,为推动准晶体研究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他深入研究准晶体的形成机制、物理性质和潜在应用,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科研成果。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人们对准晶体的认识,也为准晶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除了科研工作,谢赫特曼还积极投身于科学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他深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的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科学理念,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科学梦想,勇于挑战传统观念,敢于创新 。他还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将自己的科研经验和创新思维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每周都吸引超过 600 位学生前来学习,影响了上万名年轻人 。
此外,谢赫特曼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各国科学家合作开展研究项目,推动准晶体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他担任了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为促进国际间的科学合作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众多科学家学习的榜样 。
02
改变世界 科技巨人
教授介绍
03
诺奖得主背书
赋能品牌发展
Dan Shechtman 在准晶体研究领域拥有深厚造诣,其将于 3 月22日-31日访华的行程备受瞩目。此次访华期间,他将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与合作洽谈。对于材料制造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交流过程中,企业科研人员将有机会与 Dan Shechtman 面对面探讨准晶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借鉴他的前沿科研思路。借助 Dan Shechtman 的专业知识,企业有望探索出准晶体结构在材料中的创新应用路径,研发出具备高强度与高韧性的新型材料。
另外,诺贝尔奖项在全球范围内享有极高的权威性与知名度。Dan Shechtman3 月访华期间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将为企业带来强大的品牌背书效应。
2024年10月26日上午,“诺贝尔奖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和平国际医院举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Dan Shechtman就参与了工作站揭牌仪式。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加盟,必将为温州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医美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最强大脑”。
结语
Dan Shechtman 在准晶体研究领域堪称泰斗,拥有极为深厚的造诣。当下,他即将访华,这是企业站在准晶体研究前沿的绝佳时机,以材料制造企业为例,若能抓住此次合作契机,借鉴他的研究成果,极有可能开发出性能卓越的新材料。
Dan Shechtman 的科研思路恰似一把钥匙,能帮助企业打开探索准晶体结构在材料中应用的大门,研发兼具高强度与高韧性的新型材料。能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满足高端制造业对材料的严苛需求,更能突破长期以来制约企业发展的材料技术瓶颈,显著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快来与 Dan Shechtman 携手开启创新的科研合作之旅。
3月22日-31日,让我们不见不散!
期待与您相聚,共赴这场与顶级材料科学家的会面 !
科学家邀约流程
给到需求推荐教授
沟通协商选定合适的诺奖获得者与合作项目
进行签约,与诺奖得主就相关事宜进行沟通
完成签约,与诺奖得主沟通合作方面的事宜
签约后,与诺奖得主交流合作事项并完成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