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管养+AI”特发口岸公司探索智慧管养新模式
2月27日,智能清洁机器人在皇岗口岸旅检区域试点,并将于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特发口岸公司在福田口岸启用智能翻译机后的又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深圳口岸管养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迈出重要一步。
️智能清洁,科技破解传统运维难题
在皇岗口岸旅检北区长廊试点区域,搭载激光雷达与视觉导航技术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正自主执行任务。该设备集尘推、吸尘、清洗功能于一体,可精准识别地面污渍并完成除尘、深度清洁及消毒养护,单小时最高清洁面积达2000平方米,相当于传统人工效率的3倍以上。其配备的静音模式与智能避障系统,确保机器人在人流密集的旅检区域提供全天候清洁保障的同时,实现“零干扰”。
️24小时响应,守护“不夜口岸”洁净底色
作为全国首个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日均客流量超3万人次,传统人工清洁面临夜间力量不足、日间作业易拥堵等挑战。此次引入的智能机器人将聚焦凌晨4点至6点旅客低峰时段,开展高强度集中清洁,既填补夜间运维空白,又避免日间设备运行对通关效率的影响。有旅客表示:“过关时,我注意到机器人正在静静地工作,地面光洁如新,真是科技感爆棚!”智能清洁机器人不仅释放人力,更推动口岸管养迈向智能化。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清洁覆盖率等关键数据,精准分析高频污染区域并优化作业方案。
️智能翻译,144种语言服务通关旅客
公司近期在福田口岸率先启用智能翻译机,以AI技术打破语言壁垒,让不会外语的老年旅客、商务人士、跨境学童都能“沟通无碍”,使用者只需对着智能翻译机说出中文,3秒即可转换为英日韩等144种语言,真正实现“一机在手,沟通不愁”。清晨跨境学童的稚嫩询问、深夜国际旅客的焦急求助、湖南方言与粤语的碰撞误解……作为日均通关量超20万人次的重要口岸,福田口岸每日上演着多元语言交织的复杂场景。“曾有外籍旅客使用小语种外语咨询通关问题,客服无法准确回复而影响正常通关。”口岸工作人员坦言,语言障碍已成服务提质的瓶颈。
️AI在手,助力口岸实现“心相通”
口岸客服人员表示:“在深港通勤高峰时段,智能翻译机能有效缓解外国人士咨询压力,预计通关咨询效率提升70%。”智能翻译机的落地,既是特发口岸公司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人文互通”目标的践行,也是提升外籍人士服务便利化水平的新举措。借助科技之力,公司正在让“硬联通”的设施优势转化为“心相通”的服务温度。
此次智能清洁机器人和智能翻译机的投用,再度彰显了特发口岸公司以科技赋能口岸管养的决心。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智能设备的服务场景,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以科技创新持续擦亮“安全、高效、智慧”的深圳口岸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