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丨“田保姆”的科技范儿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记者宋建春 李栋 武城台记者杨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春意渐浓,春耕春管也到了关键时候。在山东省武城县,“80后”新型职业农民刘凯管理着2万亩田地,智慧农业是他最好的“农具”。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一年之计》,3月1日推出:《“田保姆”的科技范儿》。
这里是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武城镇的为农服务中心,站在一块70寸大屏幕前的,是种植户李金栋和“80后”新农人刘凯。老李是种田“老把式”,但这两年,一到春灌期,他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找刘凯给自家的麦田把把脉。
屏幕上有全镇的麦田卫星影像图,从土壤信息到种植方案,大数据平台给每块土地都列出一份详细的田管档案。作为平台背后的“最强大脑”,刘凯深得种植户们的信赖。越来越多的农户把土地交给他来管理。
刘凯:通过卫星巡田,我们发现像这块区域明显比其他区域要黄,应该是出现了冻害情况。
带着铁锹、牛皮纸等物料,刘凯和妻子来到地头。
刘凯:帮我撑着袋子,我装一下土。
刘凯妻子:慢点,差点儿撒我鞋里了……
平原阔朗,虽是晴天,早春的风还是有些干冷。刘凯说,春节后,德州出现了倒春寒,老李的地可能受了冻,拿着新鲜的土壤样本,刘凯夫妻俩赶回服务中心的实验室。
刘凯把土壤检测数据输入智能配肥机中,很快,一份最适合老李家麦田的“营养套餐”就出炉了。更多农户看在眼里,也等着刘凯给自家的地开一张科技田管的“药方”。
村民王红娟:现在把地交给年轻人,人们也省心了。你看,这苗又壮。
作为科技范的“田保姆”,如今的刘凯开得了新机器、玩得转新技术,他相信,有知识与热忱,这片沃土,一定不负农人。
刘凯:能吃得下农业的这份苦,以后我们肯定能享受到农业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