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附中完成DeepSeek满血版本地化部署
近日,在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的当下,西南大学附中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全力推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变革。学校完成DeepSeek满血版本地化部署,并依托自有IP形象,打造专属于附中的智能助手,“小希”与“小福”。
西南大学附中DeepSeek主界面(学校供图)
据了解,早在2025年,西南大学附中便已率先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建设。学校与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携手,共同成立了“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并联合多所单位成立“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推进共同体”,深入探究人工智能人才一体化培养路径。
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推进共同体”发起仪式现场(学校供图)
作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先行者,西南大学附中精准洞察到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在教育场景中蕴含的巨大潜力,率先启动了本地化部署的工作。项目启动之初,学校相关负责人便高度重视,先深入调研了西南大学的建设经验,再从数据的安全保障,到应用场景的规划,均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统筹部署。西南大学附中党委书记欧健指出,人工智能必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西南大学附中必须以创新为引领,为师生提供前沿、高效的技术支撑,让教育变得更加精准、智能。
此次本地化部署工作由西南大学附中与专业技术团队协同合作完成。学校不仅开发出适用于教学探究和数智化管理的智能助手,针对U云校课堂定制的专属版“小希”“小福”智能助手也同步上线。
西南大学附中U云校主界面(学校供图)
西南大学附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勇表示,此次在U云校平台完成DeepSeek满血版的本地化部署,是学校积极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举措。学校将借助U云校平台,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三个课堂”(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中的多元应用场景,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全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西南大学附中教师在课上运用“小希”“小福”课堂助手(学校供图)
据悉,西南大学附中教师已经开始探索基于附中DeepSeek平台的二次开发,尝试根据课堂需要优化为形式多样的AI课堂助手。学校教师邓白龙基于“小希”与“小福”自主设计的教学软件能够以桌面软件的形式运行,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构建本地知识库,并借助AI“小希”和“小福”的大模型能力,辅助课堂教学与管理,进一步构建出针对自身教学的专属助教。
在学校技术团队的支持下,这一创新成果已在课堂上线试运行。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DeepSeek在个性化教育的生动实践,也为老师们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做出了示范。(罗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