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即开挂!全国高校上线“满血版AI学神”,学生直呼“卷王终结者”来了?|科技圆桌派

2025-02-27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实习生朱黎

“寒假作业还没干完,学校先给我配了个‘赛博学霸’!”开学首日,国内某高校大二数学系学生林奇,在朋友圈晒出与AI助手的对话截图——屏幕上,一段复杂的微积分题被瞬间拆解成步骤清晰的解题攻略,配文“卷不动了,但我的AI外挂能卷”。

2025年春季学期伊始,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密集上线“满血版DeepSeek”,以6710亿参数的“超级大脑”重塑校园智能生态。这款被网友戏称为“饭量惊人”的AI学神(每天需“投喂”国家超算级算力),正以“本地化部署+全场景覆盖”模式席卷高校圈,成为开学季最热话题。

学生们一边惊叹于“3秒生成思维导图”“一键修正代码bug”的神级操作,一边为登录卡顿、响应延迟“花式吐槽”——这场AI教育实验,究竟是一场颠覆性的“学术革命”,还是仍需优化的“科技尝鲜”?当开学季撞上AI狂潮,高校如何上演“硬核科技秀”?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师生,来看看满血版DeepSeek的开学表现如何?

️高校“AI军备竞赛”开启:从数理霸总到全能课代表

“以前刷题靠熬夜,现在刷题靠刷AI。”上海交大数学系研究生张同学告诉记者,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 R1+V3组合,如同“理科大神+文科课代表”双buff加持:R1模型专攻数理逻辑,可对抽象代数、信号与系统等硬核课程提供解题思路引导;V3模型则化身“论文速读神器”,用中文一键提炼文献核心创新点。

据张同学介绍,师生的软件使用数据存储于校内服务器,“再也不用担心课程论文被第三方平台‘偷窥’,用的安心又放心。”

浙江大学则是走“共享学霸”路线:推出的“浙大先生”智能体平台,凭借CARSI联盟覆盖全国829所高校,彻底打破校园IP限制。“别人的开学礼包是文具,我们的礼包是AI外挂。”浙江大学的学生只要登录平台,即可解锁“AI科学家”“心理咨询师”“外语私教”等角色,甚至能用“音乐工坊”一键生成原创编曲。更引发热议的是其“弹性算力池”——依托西湖之光联盟的千P级本地算力与云端资源混合调度,号称“永不宕机”。

️学生实测“冰火两重天”:神操作与槽点齐飞

湖南大学国家超算中心部署的DeepSeek-R1,让陈瑶语同学体验了一把“学术开挂”:用Kimi联合生成PPT、MATLAB代码纠错、30秒生成课程思维导图。“以前写论文卡壳两小时,现在AI五分钟给三个选题方向!”陈瑶语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使用DeepSeek后,自己的文献整理效率提升60%。

然而,AI助手卡顿、机械回复等问题,也有让高校使用者“血压飙升”时刻:小红书上一条题为《浙大“满血版”Deepseek首日体验不佳》的帖子引发热议。用户“靖翼子”吐槽:更换三次浏览器才成功登录,提问时AI直接输出答案“宛如背诵参考答案”,且智能体广场入口频繁报错。“宣传片里的丝滑体验,现实中像在驯服野生AI!”评论区有学生附和:“回答速度比官网慢半拍,难道我们用的是‘贫血版’?”

实际上,“满血版”DeepSeek对算力要求极高,初期用户激增也可能导致负载波动。对此,浙江大学亦表示,已增设服务器并将在每周一直播公开课指导使用技巧。

️满血版DeepSeek 是高校的“内卷加速器”还是“教育平权者”?

无论是不是满血版本,AI 归根结底需要作为一种工具,来增强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科研能力,而非代替学生去学习。DeepSeek适合用于文献速读、代码调试等重复性工作,但数学推导、论文创新等核心环节仍需自主训练。

“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人工智能会推动大学人才培养的变革,这是毫无疑问的。优秀的人才,也会推动人工智能更高质量地发展。所以我认为谁能够把AI和HI结合好,谁就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高等教育和人才的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

表示,越是AI无处不在的时代,越需要HI来互补,越要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HI和AI携手,方能让专业教育从繁杂的通用知识中解脱出来,更关注其核心竞争力。

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迭代升级,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创新迈入新阶段。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场景中,AI工具正从“效率加速器”向“创新催化剂”演进。但是,如何平衡其工具属性与人类主体性,成为当下学界关注的焦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刘玉柱认为,应将AI工具使用纳入通识课程,强化“提问-验证-重构”的数字素养训练;同时研发AI内容检测系统,建立分级引用标准;并明确科研创作中AI的贡献度计量方式。

当DeepSeek以“满血姿态”闯入课堂,争议与期待始终并存。对高校而言,这场实验既是国产大模型的技术练兵场,也是重构教育形态的临界点;对学生来说,与其纠结“用不用AI”,不如学会“如何用得聪明”——毕竟,真正的“满血”,永远属于人类与AI协同进化的智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