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汉语的劣势明显,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工作语言”

2025-02-22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负责信息的传递,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介质,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之下,语言归结为世界三大语系,分别是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语言的划分虽然归因于最初发源的历史问题和地区,但传播程度却不是这样。

目前英语已经成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关于一种语言的传播范围和使用地区,就要追溯到历史。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他的殖民范围几乎遍布全世界,不谈论语言本身的难度和使用便捷性,只是从殖民的角度来看,英语能成为世界广泛应用的语言与殖民的历史息息相关。

殖民是一个历史问题,英语能在现代依然保持广泛的传播,不仅仅是殖民的原因。从学习难易程度上来说,英语的确是容易掌握的语言,而且许多文献材料和记录都是用英文记录。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英语的广泛学习和使用已经是大势所趋。

李光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之一,决意把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改为英语,他说道:“汉语劣势明显,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工作语言”。

李光耀其人

李光耀祖籍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高坡镇党溪乡,他的祖父为谋生存,早年去到新加坡打工,就这样李光耀的家族便在新加坡扎下了根。

19世纪初,新加坡已经受到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直到李光耀出生仍然是处于一个殖民国家,所以李光耀从小接受的就是传统的英式教育。

17岁的李光耀按部就班地考入高中,但不久后,新加坡就受到日军侵略,新加坡的华人遭受了日军大规模的报复行动,李光耀中断了学业,在日军投降之后,得到了奖学金,前往英国留学。

在英国的学习,开放了李光耀的眼界,他开始逐渐有了反殖民的意识,他在英国获得双重学位,回国后,当起了律师。

但律师的职业没有干多久,31岁的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动党,第二年参加了选举,当选为立法议院议员,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动党成为第一大党,由李光耀出任总理。自此,李光耀开始他的执政生涯,新加坡也在他在位期间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国家。

对于李光耀将官方语言改为英文这件事,就要提起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1955年开学,是华人在东南亚的最高学府,主要招收华文高中毕业生,但当时的新加坡还处于被殖民的境地,殖民政府对南洋大学的成立并不是支持态度,曾经发表官方文件指责南洋大学的学生水平。

从殖民者的角度看,应该是阻止汉语的传播,因为当时新加坡的主要民族依然是华人。

但在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经历“新马政局变迁”之后,情况就开始变化。

双语政策

首先,华人依然是新加坡的主要民族,支持汉语,维护母语教育的学生和社会从业者占大多数,但新加坡成立之初,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吸引外来的投资,改变新加坡的现状,这就要求官方使用语言最好是英语。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就一直是东南亚经济贸易的关键地方,20世纪中期以后,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紧要的是要发展经济,改变人民生活,而且新加坡一直处于被殖民的境地,对于经济的发展更是迫切。

但另一方面,人民行动党在选举时,受到多数华人的支持,1955年,李光耀在立法议院选举时就说出:“受华文教育者支持人民行动党”。华人当时占据人口的77%,华人的声音不可忽视。

不仅如此,考虑到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除了华人,还有其他民族,每个民族又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

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因素出发,新加坡政府最后选择实行“双语政策”,把英语作为官方工作语言,作为教学的基本介质,把汉语、马来文等其他民族的语言作为第二语言。

李光耀的选择

李光耀早年在英国留学期间,无法融入华人的圈子,因为从小就在英语环境中长大,所以不会说汉语,他为此感到十分可惜。在他选举时,又碰到要与他用汉语辩论的选手,面对自己不会说汉语的困境,李光耀只能选择回避。

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是出于国家层面的考虑,因为汉语在当时的普及程度不广,而且从学习程度上来说,的确是难学的课程,对于初学者,汉语的劣势很明显。

汉语首先是多音字多,很难分辨清楚,而且语境不同,同一句话就有不同的意思,语气高低不一样,就可以表达相反的意思,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现在所用的汉字是简体字,以前都是繁体书写,就算是把汉语当母语的人,从简体转为繁体也是很困难的过程,更何况是初学者。连李光耀本人在成年之后学习汉语都觉得很吃力。

所以李光耀曾说道:“汉语劣势明显,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工作语言”。

20世纪中期,英语已经是接受程度很广的语言,这当然与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关,要发展经济,只能选择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但李光耀本人并没有放弃汉语的学习,他一直坚持学习汉语,但发现,成年以后学习语言和应用的机会大大减少,对汉语的熟练度完全不够,所以他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汉语。

而且在1979年,开展了华语运动,引起华人对汉语学习的重视。李光耀本人在学习中发现,汉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要从小开始,更要注重实践性和兴趣,所以一直努力在汉语学习中提出新的方向。

小结:

新加坡能成为如今的国际化城市,早年所做的改变当然是方方面面,作为一个被殖民统治了150多年的国家,新加坡的改变一直是一个典型,而且新加坡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多种文化和语言背景下,发展迅速,李光耀对语言的改革功不可没。

李光耀对英语的选择时出于发展经济的必要性,当然并不是对汉语的不推崇,是面对国家的发展和经济的压力所做出的改变,如今很多国家都在开展汉语教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学习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