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每位政务AI数智员工都有监护人
2月19日,在福田区人民法院,一份劳动仲裁文书的撰写不到1分钟便完成了,这是曾经需要工作人员花一上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随着政务大模型2.0版正式上线,该区70名“AI数智员工”全面嵌入240个政务场景,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等全链条环节,以“公务员助手”的定位掀起一场效率革命,而“监护人负责制”则为这场变革筑牢责任底线。
️响应速度达到分秒级
在福田区政数局办公现场,工作人员通过AI政务助理系统,仅用1秒钟就完成了民生诉求的责任单位分拨,而这在以前需要政务工作人员根据责任清单厘清部门归属。
“现在我们把责任清单写进AI系统里,利用‘AI数智员工’对照工单的文字描述进行分拨;文字描述无法厘清的,就让AI先分析再分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执法文书生成助手”秒级生成执法文书初稿;民生诉求分拨准确率提升至95%;“安全生产助手”生成演练脚本效率提升100倍;“AI任务督办助手”跨部门任务分派效率提升80%,按时完成率提升25%……数据显示,AI深度参与的政务场景效率提升显著。
这得益于福田区搭建的数智融合平台。该平台归集汇聚近10年各类政务数据1.2亿条,构建了覆盖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历史案例等专属知识图谱,打造出一个高效、智能且个性化的知识定制,全方位满足特定领域的复杂知识需求,实现个人或单位专属智能体的构建。
️每位数智员工配专属监护人
针对公众关切的“AI会否取代公务员”问题,福田区通过制度与技术双重创新给出答案。去年9月,福田在全国首创的《政务辅助智能机器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每个数智员工必须配备“人类监护人”,其输出结果需经人工确认后方可生效。
根据《办法》,数智员工不能单独决策,仅仅是作为业务辅助性工具,能够辅助开展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人机工作协同,提高工作效率,为基层减负。
这种制度设计既释放了AI的生产力,又通过责任界定、伦理规范、安全监管三重保障体系,构建起人机协作的信任基础。比如智能系统自动生成民生周报初稿后,工作人员仍需进行价值判断和情感温度的把关,确保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有机统一。
深圳数据交易所AI专家吴鹤意指出,福田的监护人机制具有标杆意义,填补了国内AI政务伦理管理的空白。“AI员工并不能够完全取代真人。他们虽然在一些特定的任务和场景中展现出了高效、准确的能力,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在情感理解和沟通方面,AI在理解人类复杂情感和抽象概念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像民生服务这样直面大众需求的岗位需要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是AI员工难以完成的;另一方面,在创造性工作领域对人性、社会的深刻洞察也是AI难以企及的。”
️筑牢政务智能化安全基座
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后,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对此,福田区构建起立体防护体系。“在数据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已在政务网上部署加密、访问控制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福田区政数局副局长高增说。
下一步,福田区将锚定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工作目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政务服务、医疗、教育、司法、应急等领域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形成主动、精准、高效、智能的城区治理新模式。推动福田区政务领域智能体建设,为政府工作人员打造AI智能体助手,筑牢多智能体协同的人工智能基座,为全国政务智能化转型提供更多“福田样本”。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