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形机器人,湖北造!

2025-02-19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2月5日

楚才系列10款人形机器人

在武汉洪山礼堂南广场惊艳登场

带来一场酷炫的科技秀

标志着湖北人形机器人整机

实现从0到1、从无到有

楚才们是如何诞生的?

科研攻关背后有哪些故事?

未来的它们将在哪些领域大显身手?

点击视频,为你揭秘 ↓↓↓

️从无到有,第一步如何迈出?

2024年4月

湖北正式启动

人形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突破工程

确定丁汉、陈学东、刘胜三位院士领衔

科研人员+工程师大团队攻关

工程化推进的研发模式

武汉光谷华汇黄强教授团队倾力加入

4个攻坚团队立即行动

确立人形机器人研发方向

️“荆楚”团队:

研发电驱动通用人形机器人

实现长续航、稳定行走和多模态融合感知

️“劳动者”团队:

面向的是电网巡检、运维作业

具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

️“天问”团队:

打造一双类人灵巧手

拥有人的灵巧操作能力

也拥有人的高灵敏度的触觉传感能力

️“楚宝️”团队:

面向特种行业

机器人具备摔倒后

能够自主站起的功能

️从0到1,科研难题如何突破?

然而,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自研电机无法量产

外购关节性能不佳

上肢操作灵活性不达预期

零部件损坏率过高

……

数百次爬起

上千次滑落

上万次重来

4个团队不断攻坚克难

终于迎来曙光

️“荆楚”团队:

联合省内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商

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

研制出高能效驱动关节

和多模态感知模组

️“劳动者”团队:

采用自研驱动取代原厂驱动

并推动自研关节研发

️“天问”团队:

收集分析人手的各项数据

反向得出人手最优的结构参数

制定最适合的控制策略

️“楚宝”团队:

借鉴航天货包运输的先进经验

对机器人核心部件进行加固设计

并采用了新的缓冲材料

“荆楚”通过了行走测试

“劳动者”负载能力提升显著

“天问”成功通过抓取测试

“楚宝”具备摔倒爬起功能

7个月里

4个团队迈出坚实一步

奠定未来

️智启新篇,楚才将如何大显身手?

未来

楚才人形机器人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满足湖北相关产业的多场景需求

“荆楚”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研发

其下肢采用行星滚柱丝杠驱动

具有低能耗长续航优势

搭载仿生类人头部

和高灵敏度电子皮肤

能够实现视、听、触等

多模态融合感知和表情交互

将服务于智慧医疗、装配制造等场景

“劳动者”由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

与武汉格蓝若公司联合设计开发

拥有国际领先的负重能力

和动态控制能力

还配备了智慧大脑

能够与人进行互动

其直膝行走技术的实现

在国内外相同自重的机器人中

处于领先水平

未来有望在电网巡检、工业制造等行业

发挥重要作用

“天问”由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研发

其“灵巧手”能如人手般

单手抓握一只苹果

是国际上目前最低成本、高可靠性的

刚柔耦合灵巧手

“天问”的核心零部件80%实现了

湖北自研自产

将主要应用到

商业零售、智慧康养等场景中

“楚宝”由武汉光谷华汇黄强教授团队研发

具备走、跑、跳、摔、滚、爬等

多种运动模式

摔倒后能自主站起

其高动态运动控制算法技术

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将主要面向公共安全、特种作业

完成一些高风险、高难度任务

仅用7个月

湖北实现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突破

树立了国内快速研发的新标杆

湖北将依托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基础

以“用”为导向,全力拓展应用场景

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从0到1,已实现

从1到100,未完待续

楚才们的成长还在继续

让我们共同期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