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忘词儿了?
无滤镜、无阴阳、无转折?BBC居然赞美起中国了?近日,一则名为“不只是DeepSeek:‘中国制造2025’如何让中国崛起”的视频流传海外舆论场。
视频通篇都在介绍中国科技成就,并将成功归因于“制度优势”,直言是由于“政府的耐心与长期规划”。这一视频竟然源自铁杆“中国黑”BBC,着实令全球网友震惊。 ️他们逐帧寻找BBC那句标志性的“但代价是什么呢”,却寻而未果。
️(一)
️长期以来,BBC扮演着“反华急先锋”的角色,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凡涉中国题材,其角度一律批评质疑,哪怕开头正面,也得夹枪带棒,再来句“但代价是什么呢”。
️拍摄必加阴间滤镜、外带摇晃镜头,内容大可移花接木、颠倒是非黑白,在BBC操作下,新疆棉花与番茄皆产自“强迫劳动”,香港街头骚乱是“美丽风景线”,美国学者驳斥“债务陷阱”的内容能被其曲解为赞同,中国烧烤店员穿着印有“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T恤也能被讥讽为“怪异的民族主义”……
BBC一个月前的纪录片,结论还是“中国要完”,如今急刹急转,岂能不让人诧异?
️(二)
那么,BBC怎么了?
舆论普遍认为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被关闭脱不了干系。
前阵子,马斯克率领的美国效率部大幅裁减USAID员工,且冻结该机构每年约500亿美元的预算。而有消息显示,BBC的分支机构“BBC媒体行动”,可是年年从USAID拿钱的,资金数额相当于2023-2024年总资金的8%。
尽管BBC公开表明,这笔援助并非拨给BBC新闻编辑部门,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电视执照费,但 ️这并不妨碍许多人给出“因援助取消而改变对华态度向特朗普施压”的猜想。
️
️(三)
️猜测归猜测,但“拿钱”的实锤起码证明,BBC绝没有其自诩那般“独立自由”。
以其声称的主要资金来源英国公众支付的电视执照费来说,标准由英国政府一手制定,政府部门还有推荐监管委员会成员、定期审核和重新颁发执照、随时吊销执照等对BBC的干预之权。 ️此前英国政府削减BBC预算,也让其破了大防,称这将迫使BBC在非洲、中东和拉美等地区“撤退”,从而导致中国和俄罗斯“占领更多阵地”,“西方民主国家正在输掉信息战”。
而“没有直接资助”新闻编辑部门的USAID,被指是BBC的第二大资金来源。若两大金主都变得“抠门”,BBC恐怕难以淡定。
️(四)
USAID成立于1961年,名为“负责执行美国的对外援助与开发计划”,资金主要“用于减轻贫困、治疗疾病、应对饥荒和自然灾害”,但事实上却 ️被指控长期从事干涉他国内政的勾当,大搞“渗透颠覆”“和平演变”。马斯克直接称其为“犯罪组织”。
据公开信息,USAID为30个不同国家的6200名记者、707家新闻机构和279个媒体部门民间社会组织提供了资金支持;其账本上显示了给纽约时报的打款记录,发一篇文章的费用最低7万美元、最高100万美元;而账单上最贵的一篇文章是打给美联社的,USAID“壕气”付款1950万美元。
️从炒作“中国议题”渲染“中国威胁”时一拥而上,到“北溪爆料”等事件时集体沉默,那些总是把“理性客观中立”挂在嘴边的“BBC”们,究竟有没有“拿人手短”,自己心知肚明。而今天BBC的原地“反水”,更是进一步证明了,他们的立场是随时摇摆的,世人大可不必太当回事。
️(五)
️当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击碎了舆论霸权的幕布,愈加频繁的友好往来拆除了刻板印象的高墙,今天的世界如何、中国如何,各国人民大可亲自去看去感受,早就不是某家媒体或某位政客可以“只手遮天”、随意定义的了。
从华为无惧封锁“盎然向新”,到新能源车换道超车走向世界,再到DeepSeek震撼问世改变游戏规则,中国发展的“硬核进步”摆在那里;不然也无法解释,BBC何以能迅速拿出如此之多的无滤镜素材,立马做出一部扎扎实实论证“中国制造2025”取得巨大成功的片子。
️(六)
BBC曾宣称,“BBC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闻机构,我们公正公平地报道全球事件,没有任何畏惧或讨好。”
那么其过去的所作所为,恐怕恰恰背叛了自己的誓言。至于“BBC”们此后会采用怎样的对华报道策略,现在还不得而知,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客观报道中国,我们当然欢迎,但无论他们是赞是黑,中国始终会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