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智造嘉速”|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袁建军:研发转化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18日,以“科技创新·智造嘉速”为主题的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第四期)智能制造专场在嘉定新城举办。会上,袁建军作为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董事长围绕“从研发转化的视角谈机器人产业发展”发表主题演讲,他表达了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的期待,认为研发转化能够助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袁建军先是强调了研发与转化之间的关系,他表示,从投入资金规模、闭环周期、利润以及风险来综合考量,研发具有周期长、利润不明确的特征,因而在科技型企业中,研发必须与成果转化紧密结合,工程师需要参与股权分配环节,以促进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此外,科创型企业要拥有强大的人才团队、技术优势、市场能力、资本注入以及政策支持这五项能力。他强调,从国家宏观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都是“势”,企业创业要顺“势”而为。
关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袁建军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呈现多点开花、点面发展局势,蓬勃发展的黄金期至少会持续30年。从宏观政策和环境看,中央到地方的宏观支持政策持续发布,密度和力度不断增加;市场对机器人的接受度高;国际国内企业保持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从产业基础和饱和度看,关键零部件、传感器等国产化率逐步提高,性能不断改进;上下游企业众多,产业链也日趋健全;市场刚性需求提高,新应用如“机器人+农业”等层出不穷,远未达到饱和。从创新能力和迭代速度看,人才是整个社会创新能力的基本池,机器人行业创新离不开高校持续不断的高端人才培养及输出;需要社会资本的活跃参与;新研、应用验证中心等一批第三方服务机构助力;产品和应用的迭代速度也在持续提升。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董事长—袁建军教授
袁建军介绍了其团队在嘉定建立的联创中心,旨在聚焦产业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落地、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形成行业需求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搭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桥梁,打通技术到产业化的合作通道。他从市场层面出发,介绍了今后5-10年的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五个布局方向,一是关键零部件、传感器和操作系统的研发;二是工业领域相关配件及周边设备的研发,配合机械臂、AGV等进行拓展应用,在红海中创造蓝海产品;三是特种机器人的刚需特征明显,易获得政策以及政府、国企、央企的支持,在太空、深海、光伏、风电等领域有很强的生命力,量化前景可期;四是服务型机器人走向商业,正准备进入家庭,率先解决刚需问题;需要第三方机构,如应用验证中心、专业研究所,提供集群式解决方案。关于机器人高端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从市场领域突破看,要在坚持工业领域的同时,走向第一、第三产业;需要进入商业、走向市场,实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突破。从科研体系和管理模式的突破看,需要集群作战,有组织的搞科研,进行可持续的联合攻关,打造可持续造血的新研机构。从转化和创业模式突破看,资本应回归理性和长线机制,创业主体巩固在中年+青年(市场+技术)群体,贯通学术到产业的通道。
袁建军强调,打造载体只是开端,联创中心通过专业招商,将企业引入区域产业集群中,以完善的运营服务入驻企业,促进企业快速迭代成长,同时将集聚产业力量,为入园企业打通产业通道,助力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该讲坛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市嘉定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市嘉定区经济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得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的特别支持。
️关于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国际联创中心在上海嘉定区南翔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成立,提供科技开发、产业招商、科技服务、产业投资、贸易平台五位一体的专业服务。建立智能制造行业需求与解决方案的联动机制,搭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桥梁,打通技术到产业化的合作通道,助推南翔机器人产业发展与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