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风暴24小时:一纸禁令下的中国学子 从绝望到喘息:特朗普禁令遭法官叫停

2025-05-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撤销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约四分之一的国际学生面临转学困境,其中包括大量中国留学生。这轮制裁被视为对美国高校抗议巴以冲突的清算,也是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文化战争”的升级。

哈佛风暴24小时:一纸禁令下的中国学子 从绝望到喘息

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发布声明,立即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这意味着哈佛不得再招收新的外国留学生。这一禁令将从2025—2026学年开始生效,是美国政府首次对单一大学采取如此严厉的签证制裁措施。SEVP用于监管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在美的学习和居留情况,涉及F-1、M-1和J-1签证持有者。一旦学校失去SEVP认证,还未入学的学生将无法办理签证,在校国际学生需转学。

哈佛风暴24小时:一纸禁令下的中国学子 从绝望到喘息:特朗普禁令遭法官叫停

官方声明中,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声称,此次撤销是因为哈佛大学“助长暴力、反犹太主义”,且拒绝提供国土安全部要求的外国学生信息。导火索为2024年巴以冲突期间,包含哈佛大学在内的多所美国高校爆发支持巴基斯坦的抗议活动。恢复SEVP认证的前提是哈佛需在72小时内交出关于外国学生的记录,包括过去五年他们参与抗议活动的任何音视频资料。

哈佛大学方面强烈谴责政府行为“非法且带有报复性质”,表示将尽一切努力支持受影响的国际学生,并计划通过法律途径应对。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联邦法官杰弗里·怀特发布禁令,在案件审理期间,阻止特朗普政府终止各大学国际学生合法身份的措施生效。禁令还禁止特朗普政府以移民身份为由,逮捕或拘留任何在美国之外出生的学生。

近年来,哈佛国际学生比例不断攀升,2024—2025学年已占学生总数的27.2%,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在看到禁止哈佛招收国际生的消息时,哈佛的中国留学生李莎形容,“像是天都塌了”。她忧虑下学期前往肯尼亚、印度、乌克兰访学的计划可能被搁置。倘若制裁如实兑现,她认为要么转学,要么休学工作,等政策利好后再继续学业。但由于哈佛已经放暑假,最困难的是已离境的学生,可能将无法返美。

哈佛表示将全力以赴解决问题。李莎猜测,校方可能会和政府协商相关条款,或通过法律渠道维护权利。当地时间5月23日,哈佛大学已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撤销该校招收国际学生资格一事,向波士顿联邦法院起诉。

国内,23岁的马宁宁正在等待哈佛发放I20表格,这是申请留美签证的必备材料,她原计划将在今年8月入学哈佛读研。刷到“禁止哈佛招收国际学生”的新闻时,马宁宁以为是过时消息重新炒作,细看才发现是新政策。她想等72小时尘埃落定后再做打算,况且全球学校的录取已基本截止,极少有大学会补录。23日晚,政策被法官叫停的最新消息传来,马宁宁松了一口气。

特朗普对哈佛出重拳的背后,不仅仅是一场巴以示威抗议,更是美国保守派和自由派“文化战争”的最新章节。双方的核心议题包括堕胎、同性婚姻、教育政策等。保守派通常坚持传统价值观,强调家庭结构、爱国主义和国家主权,而自由派则倡导世俗化、多元文化、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

这场“文化战争”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进入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抨击加州伯克利等校园“反美”示威,削减人文科研预算,开启保守派对自由派象牙塔的围剿。到了“觉醒十年”(约2010—2025年),右派智库与舆论把大学描绘成“散播左翼病毒的策源地”。特朗普的二次胜选,将这种敌意从边缘带向椭圆形办公室。

早在2024年竞选期间,他就将倡导“觉醒文化”的大学视为头号政治目标,承诺要让“对保守派怀有敌意”的顶尖学府就范。而美国校园的巴以问题抗议,为特朗普提供了绝佳的政治理由。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成立“校园反犹太主义联合工作组”,宣布调查全国60所大学的涉嫌反犹行为。

在这场冲突中,哈佛大学因其影响力和强硬姿态,成为特朗普的眼中钉。4月14日,美国教育部长对哈佛开出数页清单,包含审查“观点多元化”、调整课程内容、干预教师招聘,并在16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哈佛大学72小时内上交详细的外国学生名单及其参与抗议活动的记录,否则撤销外国学生招生资格。4月21日,哈佛大学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状告特朗普政府干预大学内部事务。校内接连爆发抗议活动,学生自发成立“哈佛学生自由联盟”,数百名师生游行高举“保护国际学生”“向恶霸说不”等标语。

哈佛拒绝配合后,联邦政府开始逐步兑现威胁。5月初,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取消对哈佛的科研拨款和各类资助。5月22日祭出“杀手锏”——吊销哈佛外国学生招收资格。哈佛最终能否顶住压力,尚待法庭裁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