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海楼盘放水 业主中介急眼了 降价潮引发维权风波
南京中海楼盘放水 业主中介急眼了 降价潮引发维权风波!2025年5月,南京楼市因中海地产大幅降价清盘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位于江北核心区的中海观江樾、仙林湖的中海观文澜以及江宁区的中海和山三大项目集体降价,最高降幅超过50%,部分房源单价甚至低于地价。
这场突如其来的降价让老业主们感到震惊,有业主刚拿到房就亏损超百万,甚至出现了“堵门阻止看房”的激烈维权行动。中海·观江樾位于南京江北核心区青奥板块,曾以“江北核心区毛坯限价破4万/㎡”为卖点,带装修均价高达3.6万/㎡。三年后,该项目推出“清盘特惠”,单价降至2.3万/㎡,购房即送车位,且不分楼层、户型,全部一口价。据销售透露,项目仅剩200套房源,降价后四天内售出120套,部分房源单价甚至低于地价(楼面价2.1万/㎡)。
这一操作直接冲击了周边二手房市场,在售二手房挂牌价普遍在2.4万-3万/㎡,而中海新盘价格更低,导致老业主挂牌房源无人问津。一位2022年以3.6万/㎡购入142㎡四居室的业主直言:“首付直接跌没,现在把房子卖了还不够还贷款的!”
截至5月21日,中海观江樾共入网2899套,总认购套数157套,总成交1441套,还有1301套待售。这意味着从2022年首开至今,去化率不到五成,仍有大约45%的房源未售出。
位于栖霞区仙林湖的中海观文澜情况更糟。2022年开盘时,项目带装修均价3.6万/㎡,部分户型最高单价突破3.7万/㎡。但截至5月21日,入网总套数1904套,只卖掉了666套,认购79套,还有1159套急寻买家,去化率只有40%。
中海·和山位于江宁区,2022年开盘均价3万/㎡,另有2000元/㎡装修包。近期该项目推出“终极特惠”,单价降至1.7万/㎡,且带装修交付。这一价格几乎与地价持平(楼面价1.5万/㎡),堪称“割肉甩卖”。一位2022年上车的业主表示:“三年前掏空六个钱包上车,现在房子直接缩水近200万,这谁能接受?”
事实上,中海观山樾的销售比前两个楼盘更差。据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该楼备案名为大方印象府,截至5月21日入网总数为1791套,总成交只有85套,认购中数量为零,说明这个楼盘已经无人问津。
中海这三个楼盘都是现房销售且已交付,导致更复杂的利益关系。此前售楼处销售均价约在3万多,而已经交付的业主已经挂出很多二手房,最低已经挂到2.4万多(含装修包),实际成交价肯定会更低。因此客户会优先选择二手房,毕竟都是新房,而且好的户型和楼层都在这些二手房里。这样一来,开发商手里的房子没有任何价格优势,完成清盘更是遥遥无期。
为了拉平与该楼盘二手房的价格,开发商必须降价,而且要比二手房便宜。这样一来,不仅让自住业主损失惨重,也挡住了已挂牌老业主的销路。中海的降价海报在中介圈里刷屏后,老业主坐不住了。在观江樾项目现场,业主自发组织“房价保卫战”,有人拦住小区大门,要求中介不得带看房源;有人向住建部门投诉,称中海“恶意降价扰乱市场”;甚至有业主在社交平台发起联名信,要求开发商“补偿差价或退房退款”。
然而,从法律层面看,老业主的维权诉求面临重重困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开发商有权自主定价,只要不涉及价格欺诈或虚假宣传,降价行为并不违法。尽管法律上站不住脚,但老业主的愤怒并非毫无依据。一位维权业主表示:“我们当初高价买房,是因为相信中海的品牌和区域潜力。现在开发商突然降价,相当于直接否定了我们的选择。”
对于开发商来说,楼盘卖不出去,每天的损失比业主的损失更为巨大。一位南京房企高管透露:“中海在南京的这几个项目,地价高、周期长,现在市场下行,只能降价换现金流。否则,拖得越久,亏损越大。”据公开数据,观江樾、观文澜、和山三大项目开盘大约都在2022年前后,均已超三年,至今仍未清盘,而且去化率都不到五成。再这样拖下去,随着二手房的不断上市,售楼处已经彻底没法跟二手房东竞争。
此外,中海项目还面临竞品挤压。以观江樾为例,江北核心区新规后出让的地块,容积率更低、产品更具竞争力,而中海项目因规划滞后,购房者关注度下滑。由于传统的刚需住宅几乎全部集中在二手房市场,各地新拍土地在容积率和户型、面积上都更加放松,未来好房子会越来越多,以前的中低端楼盘丧失竞争力。
有分析认为,中海南京降价还与“现房销售”政策有关。2024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并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中海可能因担心后续现房销售政策带来的资金压力,选择提前降价清盘。
对于开发商的降价行为,政府方面的态度似乎也开始发生变化。往年也有楼盘降价,政府部门立刻就会想办法叫停。但近两年楼盘降价已是普遍现象,政府也不再阻止。因为以前降价是小范围现象,政府还好控制。现在新房滞销严重,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比比皆是,如果还不许他们降价,那么就会把开发商逼死,最后连交付都成问题,后果会更加严重。
就这次南京中海降价事件看,虽然众多业主维权、网上发帖声援,但并没有看到政府部门公开介入。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并没有叫停降价,但开发商不再大范围宣传,优惠政策并未收回,简单说就是只做不说。
对于老业主而言,维权虽难,但需理性;对于开发商而言,降价虽痛,但需生存;对于市场而言,调整虽苦,但需回归理性。或许,只有当供需平衡、信心恢复,楼市才能真正走出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