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向朋友借30万赖账撕借条 诚信何在?
朋友之间借钱本是常有的事,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然而,南京的朱某为了赖掉三十万的债务,直接把借条撕碎扔进了河里,这种行为让人瞠目结舌。
事情发生在南京,主角是朱某和他的好朋友张先生。2017年和2019年,朱某两次向张先生借了三十万,都是以现金形式交付。当时朱某特意写了借条,但谁能料到这张借条后来竟成了一场闹剧的导火索。
到了2023年4月,这三十万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朱某丝毫没有还钱的意思。张先生满心期待着朱某能按时还钱,却等来了朱某妻子的一通电话,称近期准备还钱,但要先确认一下欠条。张先生听后觉得还钱有了希望,便欣然赴约。
见面之后,朱某夫妇的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们一把拿过借条,几下就将其撕碎,还直接扔进了河里。张先生当时懵了,自己好心借钱给朋友,没想到朋友却如此无赖。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别人却狠狠伤害了你,换做谁心里都不好受。
无奈之下,张先生只能将朱某起诉到法院。幸好张先生平时比较细心,保留了微信聊天记录和撕毁借条后的视频证据。法院在审理此案时,结合现有证据认为,朱某向张先生借款三十万的事实基本确定无疑。因此,法院判决朱某返还张先生三十万。朱某不服气提请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借钱一定要谨慎,借钱给朋友是出于好心,但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我们的好心很可能白费。所以在借钱之前,一定要了解对方的人品。此外,保留证据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微信聊天记录和视频证据,这三十万可能就真的打水漂了。在法治社会,我们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证据就是最有力的武器。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朱某为了三十万不仅失去了朋友的信任,还闹上了法庭,搞得自己声名狼藉。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即使得到了一时的利益,最终也会失去更多。
这件事情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诚信问题日益突出。我们不能让金钱蒙蔽双眼,不能为了一点利益就丢掉做人的底线。只有大家都讲诚信,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对于这件事,有人认为朱某或许有自己的难处,但这绝不能成为他耍赖的借口。借钱是情分,还钱是本分,不能因为是朋友就可以随意践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