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储备再添7万盎司 连续六个月增持
4月末,中国黄金储备达到7377万盎司,连续六个月增持黄金。过去六个月内,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黄金增长近100万盎司,约合28吨。
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六个月增持黄金,这一行为与全球央行同步。5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7377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也显示,一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达244吨,近三年来年均购金量约为1000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黄金储备连续第六个月增加符合市场预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国际局势动荡,国际金价易涨难跌,从控制成本角度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此外,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增持黄金的需求上升。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官方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为5.5%,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5%左右。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中国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信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瑞银预测,各国央行将在2025年买入约1000吨黄金。在避险需求劲升后,各国央行对黄金的结构性需求正在上升。多家机构看涨黄金,瑞银预计2025年国际金价或达到3500美元/盎司,Jeffrey Gundlach则认为黄金可能涨到4000美元/盎司。
近期金价剧烈上涨始于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外征收“对等关税”,引发市场动荡。自4月4日以来,现货黄金从3114美元/盎司涨至3340美元/盎司,涨幅达7%。国际金价已突破35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一季度全球金价20次突破历史新高。
中国央行增持黄金的背后是对美元资产信用的担忧。特朗普政策变化频繁,引发全球市场不安,影响了美债信用。目前欧元区、日本、英国可流通的国债规模不及美债零头,各国央行只能通过增持黄金避险。美元指数较年初下降7.8%,不少央行削减美元资产储备。日本私人投资者抛售了价值175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债券,这是自2024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以来外国投资者最大的抛售额。
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已将外汇基金投资组合分散至非美元资产,包括人民币、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投资类别也分散至私募投资等,美元资产比例降至约79%。瑞银预测,各国央行将在2025年买入约1000吨黄金。贸易争端及地缘政治因素仍将是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的主要原因。高盛称,新兴市场央行不仅有多元化外储的需求,其外储中持有黄金的比例也低于发达国家。在此背景下,各国官方部门积累黄金储备的趋势将持续三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