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折抢购爱马仕中产挤爆特卖会 奢侈品内购会的秘密
五折抢购爱马仕中产挤爆特卖会 奢侈品内购会的秘密!进入奢侈品“内购会”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出示品牌方发出的邀请码,核验个人信息,手机还需套上磨砂袋以防止拍照。然而,进入后的情景却截然不同:有人抓着十几根包链迅速往购物袋里塞,有女士和一位男顾客同时伸手抓起一双袜子,谁也不肯松手,直到工作人员来调解。
近年来,爱马仕、Gucci、YSL等奢侈品牌开始通过举办“内购会”或公开特卖会降价去库存。品牌越高端,特卖会的管理制度往往越严格。对他们来说,特卖会的成功不仅在于业绩,更在于品牌形象的维护。
艾可接到爱马仕客服电话时,差点以为是诈骗。对方声音甜美,询问她是否有空参加“贵宾专享特卖活动”。随后,艾可收到一条短信链接,填写完身份信息后得到了入场邀请函。她惊讶地发现,原来爱马仕也可以五折拿下。
在国外,奢侈品特卖会已发展多年,被视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作为清理库存的重要手段,很多品牌会不定期举办低折扣特卖活动,集中出售过季、库存或存在瑕疵的商品,折扣力度常常低至五折以下。这既能快速回笼资金,还能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这两年,以爱马仕、香奈儿为首的奢侈品特卖会在国内悄然兴起,主要出现在北京、上海,分为线上、线下两种形式。有的直接面向公众开放,有的采用邀约制定向销售。这类特卖会通常选择较为隐蔽的地点,如北京国贸写字楼、上海朗廷酒店宴会厅等。进场前必须通过层层安检,商品有限购件数,手机需套磨砂袋,保证现场无法拍照。
史迪是一位热衷于购物的时尚爱好者,借朋友的员工福利参加了多次特卖会。在一次YSL特卖会上,她提前一小时到场排队,发现有人凌晨四点就到了。入场后,大家争着往里冲,展厅里二三十辆花车整齐排列,上面堆满了包包、皮具、鞋子。史迪直奔放包区域,看到代购们手上抓着十几根包链迅速往购物袋里塞。最终,她成功抢到了一只灰色中号Niki包。
小羊在上海工作时偶然撞见一场Max Mara的公开特卖会,买了几双鞋和衣服,并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购物小票。没想到有人私信找她代购,她便顺手做起了特卖会代购的副业。小羊发现,70%的代购客户来自南方的二、三线城市,当地没有奢侈品牌的特卖会。她专挑角落的孤品,精准狙击顾客需求。
随着特卖平台积累起庞大的私域会员池,流量逐渐转化为实际购买力。王子耀观察到,尽管大家都在谈消费降级,但顾客对消费品质的追求其实是在升级。史迪参加了几次特卖会后,觉得能买折扣就不想再买正价商品。她家里的十几只Gucci包全是特卖会抢购来的,平均2000多元一个。艾可也表示,特卖并不是一件很low的事情,反而让她能多淘些好东西。
如今,奢侈品品牌意识到,无论是用“限购4件”“封存手机”的“内购会”维持最后的体面,还是在混乱如“淘破烂儿”的公开特卖会上撕下高傲的面具,都必须换个姿态拥抱市场。未来奢侈品如何进行用户分层,促进零售成熟化,是品牌特卖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