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真在对华示弱吗 关税战偃旗息鼓?
最近美军在太平洋地区频繁活动,印太司令帕帕罗在国会听证会上大谈中国军力威胁,同时又强调不想与中国发生冲突。这种矛盾态度背后隐藏着什么意图?与此同时,特朗普似乎也在对华政策上表现出软化迹象,不再提关税战。
帕帕罗声称中国战机产能是美国的1.2倍,并炒作中国军力在过去20年增长了10到15倍。这些数字听起来令人震惊,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中国的国防预算从2005年的2446亿元人民币增加到现在的1.81万亿元人民币,涨幅约为7.4倍。这意味着美国在第一岛链的空中优势正在减弱。
帕帕罗等人反复强调的“中国威胁”实际上更像是虚张声势。美军自己进行的18次台海战争推演显示,美军在距中国海岸线1500公里范围内开战胜算极低。兰德公司的报告也指出,解放军火箭军备有2000枚中程导弹,一旦开战,美军西太基地可能撑不过72小时。
尽管如此,美军仍继续进行所谓的“对抗中国”演习。这些演习更多是为了争取国会的军费预算,而不是真正的备战。连美军海军作战部长都承认,这些演习三分像备战七分像作秀,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就像网红打卡一样,转一圈拍几张照片就撤退。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只需按照自己的节奏稳定增长实力,并对美国的遏制和打压进行严厉反制,就能让美国自乱阵脚。特朗普最近突然改口说要在一个月内与中国谈协议,降低对华关税示好。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纽约超市鸡蛋价格飙升、前总统们联手批评以及财政赤字膨胀等多重压力。
美国现在的情况像是高血糖病人,明明该忌口却忍不住狂吃蜂蜜,结果导致自身浮肿。五角大楼一天内连炒三位高管,显示出华盛顿决策圈已变成“马屁虫俱乐部”,忠诚度取代了专业性,导致战略水平急剧下降。
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因关税战求饶,结果却是非洲市场全面开花。中国企业通过“一带一路”签署的基建订单早已超过北美市场总量。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最终被孤立的是美国自己。
美国的对华焦虑源自两个认知失调:既无法接受中国崛起的事实,又找不到有效手段来遏制中国。关税战导致通货膨胀,科技战催生了华为麒麟芯片,军事挑衅换来东风快递包邮服务。美军最近表示要调整训练模式应对“未来对华战争”,实际上意味着原来的打法根本行不通。
当对手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比你多八倍,军工产能是你的1.2倍时,这种差距不是换几个演习方案就能抹平的。美国对华政策正在重蹈英国当年面对美国崛起时的覆辙,而且更加慌乱。从拜登到特朗普,从关税战到芯片禁令,所有招式都显得杂乱无章。
现在连美国媒体都在讨论“五角大楼崩溃论”。一个靠渲染敌人存在的体系,最终会被自己制造的恐惧反噬。未来的中美关系到底是斗是和,答案其实藏在帕帕罗那句被忽视的话里——“过去20年中国军力增长10到15倍”。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时间在中国这边。
当美国还在纠结要不要在台海搞“豪猪战略”时,中国工业机器已经产出全球60%的新能源汽车和80%的光伏组件。这种产业优势比十个航母战斗群都管用。因此,中美竞争的胜负不在战场而在工厂。
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两个大国。但美国精英层还活在冷战旧梦里,认为打压中国就能保住霸权。然而,中国并不玩“取代美国”的游戏,而是通过“一带一路”、金砖扩容、上合组织等组合拳,推动合作共赢的新赛道。未来十年的较量将取决于谁更有创造力,谁经济更有韧性。押注中国恐怕才是明智之选。至于未来是斗是和,我们一定会对霸权欺压行为奉陪到底。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