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关税战与2018贸易战有何异同 外贸行业面临更大挑战

2025-04-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随着全球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内的外贸行业从过去的无限风光骤然遭遇了一场飓风。在这场风暴中,外贸企业的生存状态如何?

本次关税战与2018贸易战有何异同

特朗普发动的关税大战目前没有缓和迹象。他试图通过建立贸易壁垒来解决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中国的长期巨额贸易逆差问题,并希望制造业回流,重建完整的工业体系。

本次关税战与2018贸易战有何异同 外贸行业面临更大挑战

与2018年贸易战相比,本次关税战国内情绪似乎更加稳定且乐观,特别是资本市场,得益于“国家队”每天近千亿的各类指数ETF净申购,上证指数走出罕见的“九连阳”。

本次关税战与2018贸易战有何异同 外贸行业面临更大挑战

乐观者们指出,中国对美国出口占全部出口总额的占比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例如,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6%,较2002年的峰值(21.5%)下降了6.9个百分点,创下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的最低水平。经过六年贸易摩擦,中国对美贸易依赖显著降低,且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全年来看,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额估算为5246.56亿美元。中国积极拓展其他市场以对冲对美的依赖。2024年对东盟出口额达5865.24亿美元(占比16%),超过美国成为最大出口目的地;对欧盟出口占比14.5%,对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也超过10%。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中国对共建国家的出口占比已接近外贸总额的50%,进一步分散了风险。

本次关税战与2018贸易战有何异同 外贸行业面临更大挑战

实际上,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历史低位,显示出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多元化策略初见成效。但短期内美国仍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且目前面临更严峻的关税和政策挑战。

本次关税战与2018贸易战有何异同 外贸行业面临更大挑战

中国通过转口贸易间接到美国的出口规模难以精确统计,但可以通过以下信息综合分析其现状及趋势。东南亚国家(尤其是越南、马来西亚)是中国转口贸易的核心枢纽。2019年中美贸易战期间,越南对美出口的机械、电子产品等商品中,约20%源于中国转口贸易,估算金额约为138.6亿美元。其后越南对美出口额逐年扩大,其中电子和机械类商品占比超60%,表明中国转口贸易的贡献可能进一步扩大。中国通过墨西哥的间接出口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等。例如,中国企业在墨西哥设厂组装产品,关键零部件仍从中国进口,最终以“墨西哥制造”名义出口美国。

本次关税战与2018贸易战有何异同 外贸行业面临更大挑战

然而,转口贸易虽能短期规避关税,但存在合规性争议和供应链稳定性风险。过去几年,美国已加强对原产地规则的审查,例如修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要求汽车零部件必须65%产自北美才能免税,以限制中国供应链的间接出口。本次关税大战,美国除了对中国直接多次增加关税外,还宣布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尽管随后宣布“对等关税”暂缓90天以便谈判。无论如何,转口贸易在这一次恐怕会被限制得难以走得通了。

根据综合估计,当前中国通过转口贸易间接到美国的出口规模可能在500~800亿美元区间,占对美直接出口的10%~20%。尽管缺乏官方精确数据,但越南、墨西哥等国的贸易增长与供应链调整表明,转口贸易已成为中国应对关税壁垒的重要策略,但其长期可持续性仍需关注地缘政治与规则变动的影响。

2018年的关税大战中,国内外贸行业通过“小包裹豁免”的通道绕过关税壁垒。以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为代表,其业务迅猛发展,2024年第三方卖家销售额预计达3250亿美元,据估算,亚马逊上的第三方卖家近70%来自中国。这些中国卖家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省份。除了亚马逊外,新兴平台如Temu和TikTok Shop也在快速崛起。电商卖家们开始时主要走小包裹通道,自2016年美国将免税限额从200美元提升至800美元后,小额包裹数量激增。2024财年通过“小额豁免”渠道进入美国的包裹总量约为14亿件,大部分来自中国。假设保守估计每个小包裹均值100美元,那么14亿个就意味着1400亿的商品成功进入了美国。2025年5月2日起,美国正式取消对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800美元以下包裹的免税待遇,改为征收30%的关税或每件25美元(后续上调至50美元)的固定费用。这一调整直接导致中国跨境小包裹出口成本大幅上升。服务商们预期小包裹接下来几个月发货量减少60%。

国内的外贸行业这次面临的挑战比2018年显然大得多。根据走访不同出口卖家所得到的反馈,传统B2B卖家受冲击最大,物流服务商估计集装箱整柜发货在“关税大战”打响一周内下降了30%~40%。而电商卖家们则八仙过海显神通。一家华东地区的成规模的头部家具出口卖家表示,他们在年前就已经预见到可能有新一轮贸易战的爆发,因此早就在位于美国的仓储备足了3个月以上的存货,预计能撑几个月没问题。他们在东南亚也有充分布局,未来一段时间会一方面通过东南亚发货美国,另一方面则积极开通欧洲市场来实现风险分散。另一家位于华南地区的汽车电子配件卖家表示,关税虽然高了很多,但货总是要发的,不然市场份额就被竞争对手占了。他们每天都蹲在工厂里面,盯着每一个生产环节来降本增效。一家专门为电商提供广告创意设计与运营的服务商表示,他们这两周的业务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这意味着国内的电商卖家们面对高关税的冲击依然积极运营。无论是大卖家还是中小卖家,都没有一家认为会因为关税壁垒而放弃美国市场。

大电商卖家们已经在全球开厂、开主体,充分利用“对等关税”暂停90日的窗口继续用这些海外主体往美国发货,以规避中美之间的高关税。中小卖家则多为了不让自己的市场份额被占而继续通过各种方法把货发往美国,综合物流成本上升目前据说是在可接受范围。最终关税由哪一方承担,是美国消费者、中国卖家、电商平台还是中间服务商,目前还在各方的博弈当中。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关税大战前有足够的前瞻性在美国建立了海外仓并大量备货的卖家们这次成了相对的赢家,他们在美国的货物不受这次成本大幅涨价的影响,反而可以择机涨价而获取短期的更丰厚的利润。

从宏观上看,贸易战终将缓和,中美双方最终会谈成一个相对靠谱的税率让贸易继续。美国政府的核心诉求并不是打击其国内消费品,只是希望改变长期的贸易逆差并引导核心制造业回流。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之强在全球范围内无法被取代。对中国卖家而言,美国依然是最重要的市场,中国庞大的产能也需要来自美国市场的需求来消化。供应与需求明摆在那里,不是关税壁垒能挡得住的。

从微观上看,尽管双方贸易战继续,但美国各级政府部门执行力弱、执行意愿不够,例如海关效率低、资源不足。美国受通胀上升、中期选举等压力,有可能最终以各种品类的特殊豁免或接受海关形式合规等方式来实际上消解关税壁垒。实际上,2018年的那一次,美国费尽心机建起来的关税壁垒,最终被聪明的中国卖家们成功化解,还顺带建立起了跨境电商这一国内风口行业。

对于外贸行业而言,只要不停地探索,路总是在脚下的。大型的外贸卖家,特别是电商卖家,因为率先完成主体和贸易合规的全球化布局,面对这一轮冲击暂时可控。然而,一些应对能力弱、应变不及时的中小卖家、小包裹卖家或许将要出局,只留下合规、利润和产品力足够的卖家。无论是外贸经营还是投资理财,要做到面对各种冲击而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坚持不断把自己做得扎实,才能行稳而致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