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赔惨,净利润暴跌30%,董事长年薪却超7亿 天价年薪引争议
贝壳赔惨,净利润暴跌30%,董事长年薪却超7亿 天价年薪引争议!贝壳董事长彭永东的年薪高达7.13亿元,这一数字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如果只计算工作日,他的日薪达到284万元,相当于中了143次500万大奖。联合创始人单一刚的年薪也高达5.29亿,日薪为145万元(工作日211万元),相当于中了106次500万大奖。两人年薪总和为12.42亿元,而2025年他们的年薪分别为847万元和685万元,分别翻了83倍和77倍。这样的年薪增幅在国内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没有先例。与此同时,贝壳全年净利润为58.83亿元,两人拿走了公司净利润的五分之一多。
截至4月17日收盘,贝壳美股股价为19.03美元,跌幅1.7%。距离2025年高点已经下跌了76%,市值蒸发了718亿美元,目前最新市值为229.7亿美元。曾经近千亿美元的行业独角兽,在创始人左晖去世后,市值急剧下滑,高层天价年薪引发广泛关注。同一天,贝壳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拟捐赠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用于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和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以实时股价计算,该笔捐赠价值4.4亿元。此前全网对彭永东天价年薪的质疑声不断,这次捐赠可能是贝壳面对舆论压力的一种回应。在行业下行时期,高层数亿元年薪与基层人员激烈竞争以及裁员、开发商亏损卖房、买卖双方多付成本形成了鲜明对比。
根据最新财报,2024年贝壳营收934.6亿元,同比2023年的777.8亿元大增20.16%。全年归母净利润40.65亿元,同比上一年的58.83亿元下跌了30.19%。尽管营收大幅提升,但净利润跌幅却高于营收增幅,出乎市场预期。运营成本大增是影响贝壳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2024年运营费用总额达191.79亿元,同比增加13.35%,包括营销、技术研发等投入扩大,挤压利润空间。主营成本由2023年的464.7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581.5亿元,同比增长25.12%。其他业务成本由2023年的95.88亿元增至123.7亿元,同比增长28.99%。营业成本由2023年的560.6亿元提升至705.1亿元,增长了144.5亿元。具体到经营费用,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均出现较大增长,其中研发费用高达22.83亿元,同比增长17.9%。
2024年贝壳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毛利率由2023年的27.92%下滑至2024年的24.55%,净利率由2023年的7.57%下滑至4.36%。非房产交易服务收入达316亿元,同比增长64.2%,占总净收入33.8%,但此类业务毛利率可能低于传统房产交易业务,容易拉低贝壳整体盈利水平。高管的天价年薪也是影响净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因素。彭永东和单一刚两人一年的薪酬超过12亿元,远超A股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水平。
贝壳由左晖创立的链家升级演化而来。左晖去世后,彭永东被授予投票权委托,成为贝壳控股股东。左晖去世之前,CEO彭永东持有3.1%股权和1%的投票权,单一刚持股1.3%,拥有0.4%的投票权。左晖则持有24.9%的股份,加上其他股东的投票权委托,创始人总投票权高达76.7%。在左晖去世后,职业经理人彭永东拥有的投票权几乎掌控了贝壳。同样被授予投票权委托的执行董事单一刚,也拿着高额年薪。
贝壳向彭永东授予限制性股票,采用“直线摊销法”,因此在每年的“股份支付薪酬”科目产生了较大数额,但并非一般理解的年薪。投资人史保刚表示,A股与港股高管薪酬披露规则有所不同,A股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高管薪酬通常仅涵盖基本工资、绩效奖金这类现金收入,而港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薪酬还包括股份支付薪酬。贝壳也在此前回应称,彭永东的年薪非一般年薪,而是根据2022年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会计上采用“直线摊销”,导致这几年“股权薪酬”产生了较大数额。
贝壳需要卖出大量房子才能覆盖彭永东和单一刚两位高管的年薪。假设平均房价为500万,则每套收益约为2.25万-3.45万元。以此计算,贝壳需要最少卖出3.6万套至5.5万套500万元的房子才能覆盖两位高管的年薪。即使2024年彭永东和单一刚年薪有所下滑,仍需最少卖出2.03万套500万元的房子才能完全覆盖。目前房地产呈下行趋势,贝壳新房总交易额为9700亿元,二手房总交易额2.2万亿元,房屋租赁服务净收入143亿元,家装家居收入148亿元,整体业务体量依然庞大。作为职业经理人,彭永东在贝壳的表现非常出色,带领贝壳度过了疫情期间的巨大困难,稳住了贝壳基本盘。但他在家装业务、租赁业务以及新进入的地产投资开发业务方面仍未产生足够利润,且伴有诸多投资风险,这才是他天价年薪带来的质疑。手握数百亿现金的贝壳,若不能扭转现状,将难以在资本市场上维持高估值。
贝壳赔惨,净利润暴跌30%,董事长年薪却超7亿 天价年薪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