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谈关税大战 应对与反制
面对美国对中国不断升级的关税措施,从34%一路攀升至145%,这一系列高关税举措引发了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减少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实施关税大棒,但此举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为一场荒诞的数字游戏,认为这将给美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评论称,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损人不利己。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指出,超过50%的关税会严重阻碍正常的商业贸易。在新一轮关税生效前,特朗普政府并未等到中国的电话,而是迎来了中国政府的强力反制。中方采取了多项反制措施,包括将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多次在世贸组织追加起诉美升级对华关税措施。此外,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将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的关税。
本周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强调中国并不刻意追求顺差,中美贸易事实是双方获益大致平衡。同时,文旅部和教育部对赴美中国游客和留学人员进行了风险提示。国家电影局发言人表示,鉴于美国政府对中国滥施关税的错误行径,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导致美国多家电影公司股价下跌。
屠新泉认为,中国作为受损害最大的国家,有能力抵制或反击美国的单边保护主义。他呼吁美国政府尽快回到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但具体到受影响的企业,仍需认真应对。帮助外贸企业拓展新的市场成为一种解决方案,例如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及内需市场。
安徽一家生产尼龙扎带的企业因关税提高而暂缓发货,正在紧急寻找其他海外市场的客户。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看似低端,但涉及大量就业人口。政府需要提供短期援助,减轻企业负担,并帮助企业开拓销路。
纺织品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广东汕头的纺织产业协会正在帮助当地企业调研阿联酋迪拜市场,以拓展中东新市场。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参展商,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也在推动新能源行业、新兴领域和科技行业的合作。
除了开拓海外市场,出口转内销也是外贸企业的生存之道。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七家协会发布倡议书,推动内外贸联动拓展内需市场。据统计,2024年我国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同时开展了内销业务。商务部也在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扩内需各项政策也在加力扩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我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国务院再次释放明确信号,要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专家张斌表示,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既要直面当下挑战,也要布局长远调整结构。
面对市场冲击,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增持力度,多家央企宣布增持回购,稳住了市场信心。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各地发放消费券的做法已经让不少消费者感受到实惠。挖掘国内消费的巨大潜能,前提是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近期,各地针对稳就业、促增收实施了多项举措。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可以转化为内部改革的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美国发起的新一轮关税大战对中国来说并非好事,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未必是坏事。进一步改革,更加开放,做好自己的事,不让将来自己后悔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