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遇害后男子遭近40万遗体保存费 费用争议待解
2025年1月初,刘付昌的女儿刘芸在济南因感情纠纷被其前男友杀害。案件历经一审二审,直到2024年1月凶手被执行死刑后,刘付昌打算让女儿入土为安,却被告知遗体保存费高达数十万元。
刘付昌站在济南市第二殡仪馆门前一筹莫展,女儿的遗体已存放五年时间。为了将女儿带回聊城老家安葬,他奔波于殡仪馆和公安局之间,但至今依然看不到希望。刘付昌表示,之前一直以为案子未结,办案还需要遗体,因此没有考虑火化的事。警方通知殡仪馆直接运走了遗体,由法医鉴定死因后,警方没有通知他们火化遗体,他们也一直以为不能火化。
刘付昌说,目前殡仪馆除了要收取巨额遗体存放费用,还需要警方出具的死亡证明或殡葬证才能把遗体交还给家属。类似事件并非孤例,在山东另一地,被害者家属也面临高额遗体保存费用。一位一线民警表示,警方担心凶手翻供,在案件未彻底结束前,一般会要求保留尸体证据。目前,这类牵涉刑事的非正常死亡案件中,被害人的遗体保存费用究竟由谁来承担,亟待进一步明确。
刘付昌介绍,女儿与凶手王康为中学同学,大学时开始恋爱,后来因性格不合分手。案发前一个多月,王康曾因殴打刘芸被警方行政拘留十五日,此后两人断绝了关系。2025年1月9日,王康从聊城赶到济南找到刘芸,当晚两人发生争吵,王康将刘芸杀害。刘付昌回忆,案发当晚他和家人连夜从聊城赶到济南报警,警方很快锁定了王康,并在刘芸租住小区的地下室找到了她的遗体。
刘付昌说,当时警方将他们安置在辖区派出所,并通知他们遗体需要解剖,已经运到殡仪馆。第二天一早,他和家人赶到济南市第二殡仪馆签署了遗体存放协议。此后案件进入法院审判阶段,因疫情曾中止审理,直到2025年12月27日,济南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凶手死刑。2022年10月19日,山东高院二审维持原判,之后最高法核准了对王康的死刑判决。2024年1月,王康被执行死刑,此时距离案发已过去四年。
刘付昌在王康被执行死刑一个月后,打算将女儿的遗体带回老家安葬,才得知需要缴纳数十万元的费用。3月26日,刘付昌再次找到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工作人员打印了最新的费用清单,显示总费用为383020元,其中遗体冷藏费占绝大部分。刘付昌说,他还需公安机关出具的殡葬证或死亡证明才能处理遗体。他为此找到当地派出所,但派出所表示有法院的判决书就能证明人已经死亡,而殡仪馆则认为判决书不行。
刘付昌多次奔波解决死亡证明和巨额遗体保存费用问题。今年3月11日,他向济南市第二殡仪馆、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智远派出所、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刑事警察大队第一中队分别提交了申请书,请求公开相关信息。济南市第二殡仪馆回复称,火化遗体需要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回复称,取走尸体需办理的手续由殡仪馆决定,不属于其负责公开的事项。
刘付昌委托的代理律师殷清利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办案机关认为已经通知家属领回处理尸体,应拿出证据证明。在这起案件中,被害方既没有看到公安机关要求延期保留尸体的决定文书,也没有看到公安机关通知家属处理尸体的文书,导致巨额遗体保存费用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刑案发生后被害人遗体长期存放导致的高额费用问题已成为普遍性难题。一些地方通过司法救助引导被害人亲属配合处置机制,保障救助申请人合法权益。例如,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探索建立“六步法”办理此类案件,以保障救助申请人合法权益。刘付昌得到济南当地公安部门通知,民政部门已减免一部分遗体保存费用,但减免后的费用依然庞大,这笔费用究竟该由谁来承担,目前依然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