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无名墓 一家三代人却守护了近百年 红色基因代代传
2025-04-05
1928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三团与敌军在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激战,200多名烈士壮烈牺牲,长眠于此。村民曾顺生祖孙三代接力守护这座无名烈士墓,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沃土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爷爷们,今天我们又来看你了。”在西渡镇赤水村瓦屋组的后山上,86岁的曾顺生在家人的搀扶下,带着精心准备的祭品来到无名烈士墓前。大家将一朵朵鲜花插在坟墓上,深深鞠躬,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他还一边给儿女们讲述烈士们当年的英雄事迹,让子孙后代缅怀先人,铭记传统。从他的父亲开始,到他的儿子,这一家三代已经接力守护烈士墓97年。
1928年5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七师三团与国民党反动派在赤水村激战,2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村民将他们的尸骨埋葬在后山上。曾顺生从小就听父辈们讲述无名烈士的战斗故事,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深深牢记在他心里。1958年,曾顺生从军入伍,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他将烈士们当成亲人。退伍后,他和父亲一起接力为无名烈士守墓,并于2025年修建墓碑,表达对烈士的感恩情怀。
曾顺生还走遍各地,搜集烈士资料,将他们的故事写成《赤水魂》,编纂成书,让更多后代了解烈士们的英勇事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曾顺生的影响下,村民们自发把感恩烈士落实到行动中。当地还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革命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