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买的翡翠可能是非洲翠!两者身价相差10倍!
珠宝市场最近有一种名为“非洲翠”的玉石迅速蹿红,销量暴涨,与翡翠相似度很高,但价格仅为翡翠的十分之一。很多朋友就好奇,它究竟是什么?这是营销噱头还是“真假美猴王”的套路呢?
非洲翠,学名石英质玉,产自非洲南部巴伯顿·玛空瓦山脉。它诞生于火山冲积岩中,其外观与高端翡翠很相似,但它的颜色不如翡翠丰富,它以绿色为主调,冰透水润,飘花灵动,光照下会透出独特的蓝调。
尽管非洲翠与翡翠外观相似度很高,但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成分不同:翡翠是由硬玉(钠铝硅酸盐)构成,而非洲翠则是石英质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非洲翠也常伴生有黄铁矿,翡翠没有。
结构不同:非洲翠内部矿物结构呈粒状,缺乏翡翠特有的纤维交织结构。
物理特性:非洲翠密度略低于翡翠,手感更轻;翡翠折射率也高于非洲翠,更接近玻璃光泽感。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翠与云南独龙玉成分相同,只是产地不一样。非洲产地的玉料种色更佳、稳定性更强,因此也称“非洲独龙玉”。
非洲翠以“翡翠平替新宠”的身份进入大众视野,因其自身特性,产量大,价格低,定位在中低端的消费市场,并无收藏投资属性。
不过,非洲翠的走红也引发担忧。非洲翠和翡翠外表相似,肉眼可谓真假难辨,资深行家都可能看走眼。但非洲翠的市场价值与翡翠相差悬殊,部分商家或是混淆非洲翠与独龙玉的概念,或是将其冒充翡翠销售。消费者一定要认准权威检测证书,避免“交学费”。
在珠宝世界,价值从不止于外观,稀缺性、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才是真正的“保值密码”。朋友们可要记住,没有“捡漏”的侥幸,只有“懂行”的底气。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