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有机宝石迎“生存考验”
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珍珠、琥珀等有机类宝石在经受炎炎烈日与汗水油渍的双重打击下,也将要经历一场“生存考验”。
有机宝石是由生物作用所形成的符合宝石工艺要求的有机物,无法人工合成。有机宝石与无机宝石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机宝石一定与动物和植物活动有关,服从于生物物理学、生物结晶矿物学规律。多数有机宝石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摩氏硬度较低,在2.5—4之间。无机质主要是碳酸盐、磷酸盐、少量硫酸盐和水,有机质主要是壳角蛋白、氨基酸、酯酸类、酯醇类。其中的碳酸盐成分易受食醋、酸性饮料、汗酸等酸性物质侵蚀,有机质易受酒精、乙醚、丙酮、指甲油、香水等有机溶剂以及樟脑丸等芳香型、挥发性强的防蛀药品的侵蚀。因此,有机宝石的佩戴场景和环境有着严苛的要求,同时在佩戴后需要注意及时保养和妥善收纳。
珊瑚和珍珠可以称为海中的“姐妹花”,此类被海水孕育的“精灵”,绝对是夏季的头号“受害者”。珍珠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强烈的阳光直射会让珍珠减色,而汗液中含有酸性成分和盐分,长期接触会缓慢渗透并腐蚀珍珠表面的珍珠层,使其失去光泽,变得暗淡、发污,严重时可能出现珠体表面凹凸不平或珍珠层开裂剥落的情况。珊瑚同样属于有机类宝石,成分主要也是碳酸钙,而且珊瑚的结构比珍珠更加疏松,更易受到侵蚀。由于珊瑚含有少量水分以维持结构的稳定性,高温环境会蒸发掉珊瑚内部的水分,使其变得发白褪色、干燥易裂。尤其是人们在夏天使用防晒霜和香水的频次增多,化妆品会让珍珠和珊瑚受到轻微侵蚀,长期佩戴会导致宝石的品质下降。因此,夏天应减少珍珠和珊瑚首饰的佩戴几率,佩戴时要本着先化妆,后佩戴的原则,同时尽量避开高温暴晒和空调直吹。佩戴后,及时用纯净水进行冲洗,并用软布擦拭干净,孔洞和内线一定要认真清理,避免细菌滋生。如果发现珊瑚有脱水现象,可以用棉签沾取无色婴儿油涂抹在珊瑚表面,之后再进行收纳。
俗话说:“千年琥珀,万年蜜蜡。”这类有机珠宝,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雨雪侵蚀,但制作成饰品后却很怕高温和化学物质。琥珀蜜蜡如果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或在烈日下暴晒,很容易因为温度过高或温差较大而产生裂纹,影响其品质和美观,防晒霜、香水等化妆品中的化学物质,也能与琥珀蜜蜡发生反应造成损害。
很多玩友普遍认为夏天气温高、汗水多,是盘玩木质手串的大好时机,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香木类材质饰品的天然香味来自木质中的油脂,木质结构普遍较为疏松,容易吸汗,这类材质喜干净,不喜潮湿。在高温天气佩戴时汗液会浸入木质内部,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汗酸味,破坏原本的天然木香,同时汗液里的盐分会与香木中的油脂发生反应,在饰品的表面形成一层“白霜”,原本光亮的包浆也会因汗水浸泡,而失去油润光泽甚至褪色。此外,夏季佩戴木质饰品,频繁进出空调房间,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一些木质不稳定的饰品会发生开裂的现象。因此,夏天盘玩木质手串,尽量选在清晨或傍晚,如果盘玩或佩戴时沾上了汗液,一定要用软布擦拭干净,因为木质吸湿会膨胀,干燥又会收缩,时间久了就会逐渐变形。
此外,一些设计复杂的镶嵌款彩色宝石饰品也不适合在夏季佩戴。首先,复杂的镶嵌结构容易藏污纳垢,汗水混合着防晒霜很容易残留在首饰的缝隙里,不仅滋生细菌,还会让金属氧化发黑。另外,璀璨的宝石也怕汗水和油污的侵蚀。比如,钻石就具有亲油性,油污会附着在钻石表面,影响光线的折射与反射,使其火彩降低,变得不再闪亮,而祖母绿宝石通常会经过浸油工艺处理填充内部裂隙,增强透明度和颜色鲜艳度,汗水和油脂可能会使宝石内部的杂质扩散,影响美观。
当然,夏天并非不能戴首饰,而是要根据天气情况和佩戴的场景选择适合的首饰材质与款式,既要兼顾美观性,又要考虑耐久性。和田玉、玛瑙、水晶这类饰品就非常适合夏季佩戴,这类宝石晶莹剔透、清新雅致,不仅不怕烈日暴晒和温度变化,反而会在汗水的滋养下呈现出温润的质感。此外,时尚简约的黄金、铂金、白银等贵金属材质的饰品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几何造型的耳钉、极简风格的锁骨链、素雅的戒圈,既不怕夏日的高温环境,又能够轻松提升穿搭质感。
其实,夏天的珠宝选择就像谈一场“恋爱”——合适比华丽更重要,与其让昂贵的珠宝在高温和汗水中“受苦”,不如暂时给它们放个暑假,待到秋风送爽时,再让这些美丽的“精灵”重新在您的耳畔颈间绽放华丽的色彩。
️左 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