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梵NF ACOUS NA20:更适合发烧友宝宝体质的入耳

2025-05-21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我知道比起之前写过的NM20,可能NA20才是大家、或者说至少是我的文章受众群体们更关注、更期待的东西,而且鉴于二者本身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那么本篇文章争取一个字儿废话不讲地来给大家讲清楚NA20是什么样的风格、以及和NM20的区别。

首先是开箱部分。

这套从2019年开始沿用的包装盒设计语言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你可以说NF可能一直在吃老本,但我觉得经典的设计不会过时,甚至我觉得老羊冥冥之中预测了CD实体唱片近几年的崛起之路。还是和之前一样,耳塞腔体嵌入在一个类似CD风格的圆盒上,另一侧是收纳小包,刚刚好可以容纳耳塞+若干对耳塞套。

NA20使用了更加偏暖色调的棕金色,不那么像是一个“专业工具”的风格,半透明、兼顾透光性和光线的反射能力,磨砂质感的树脂面板用金属中框的方式与腔体连接,可以看出,突出来的插针限位槽包裹着金属母座、再结合金属的导管、金属的中框,金属与树脂的这种组合采用了类似于时尚传达界的“同色不同材料”的原则进行了一种类似于“叠穿”的方式,视觉上既统一又不单调,呈现出了一种非常高级的质感,而且往往这种越小的腔体也更考验肉眼看到的做工精湛度。原配线也换为了6N无氧铜,而不是NM20上的镀银线,不论是在声音风格还是外形配色上也都是和NA20更匹配的,插头部分的高品质金属做工以及标配附赠的那个定制6.35转接头也是NF不变的惯例。

NA20的阻抗为32欧,灵敏度109dB/mW,这个参数组合其实对各种前端设备来说都是比较舒适的区间,负载不高、且灵敏度也较高,属于既不吃推力也不吃控制力的那种,但在实际搭配中,从我本文所搭配的这些便携机器你们也能看出我的态度,尽可能还是搭配韵味型、醇厚型的东西,因为本文的很多结论其实都是“相对”的,比如,NA20的低频比NM20多、人声比NM20厚,但如果横向放在整个市场大环境下,NA20依然是属于那种低频不算偏多、人声也相对中性的路子,基于这个前提,本文的很多观点才能站得住脚。

NM20作为一个多面型的监听工具,它的很多声音处理,比如锐度高、解析感突出、结像形体较为纤细,都是为了️“放大错误”而存在的,比如用来挑录音里的失误、挑唱片里的瑕疵,能够让专业人士更好地去“捕获”一些细节,而NA20作为一个更偏向于欣赏音乐的产品、或者说绝大部分HIFI产品的初衷,有时候反而是“️柔化”一些录音里的缺陷,比如压制齿音、压制高频器乐的火气等等,所以关于NM20和NA20怎么选,这几句话相信已经昭然若揭。

NA20整体的声音虽然在冷暖调性层面依然算得上是中性、甚至很多器乐的表达能力依然称得上是“监听还原”的范畴,但在听感层面却是温和细腻了很多、尤其是结像开始有了更丰满的形体感,而在形体丰满的同时依然保留了极为宽大的声场和优秀的层次感,在细品之下都并没有觉得NA20的声场比NM20有所削弱,因为前者毕竟把人声也做的更贴更饱满了,却在声场的多个维度上都有相当好的表现,尤其是纵向的高度和宽度表现恰当、和横向形成了较为和谐的比例,但总体在规模层面不算多么宽大辽远的范畴、声场边缘也较为清晰,感觉是一个更为室内录音所服务的走向。

低频的部分有着比NM20明显更优秀的深度、结像也更肉更有弹性,速度感要比NM20慢了很多,但整体量感谈不上多、也不算那种刻意做拖沓来营造氛围的路子,残响依然较为克制,大声压下会感觉低频的迅猛感>极低频的下探感,走的是那种低频凝聚清晰、细节交代良好、但适度圆润化的风格,比较的万金油,基本上能够胜任各种风格的曲目,包括摇滚乐里的低频打击感、以及巴洛克时期古典里对低频干净度的要求。人声方面其实单说音色的话和NM20相比的“大方向”还是差不多的,比较的干净素雅、没有什么男女声倾向性,更多的和变化还是在声线厚度层面、气息的吞吐感也稍强了点,人声更有“人味儿”了,总体而言还是清甜型的女声比醇厚型的男声表现更好,希望赋予人声更多的绵密感、柔润度的话,还是得需要前端来互补,NA20的人声就是一个比较有揭示力的、较为反馈前端与音源风格的路线,齿音有所削弱但并非完全抹平的那种,我个人会倾向于拿它听一些亚洲系的女声、或者类似于张敬轩/90年代的张学友录音,刚刚好对味儿,而如果能给它配个典型电子管/R2R的前端,那我当然是举双手推荐。

如果说当年NA2+/NM2+时期,两个赛道的产品还没有那么分明的界限的话,那NA20和NM20的区别则是更为直观的,你有多不喜欢NM20、可能就会有多喜欢NA20,但当年NA2+和NM2+还是存在更多相似的地方,如果没有太多“挑错”相关的需求、或者搭配什么糊了吧唧的前端以及old school老设备什么的,大部分时间我都会推荐NA20,推荐的原因,其实就写在标题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