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双眼睛看不一样的江南风景 剧综《江南·十二场欢聚》发布会 4.0举行

2025-05-1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在苏州吴江汾湖曲水善湾的原野学社,5月14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介下的创作边界与逻辑,正式推出剧综《江南·十二场欢聚》的短视频综艺项目。这场活动以“江南”为背景,揭示了短视频综艺的全新创作理念。

与传统的综艺节目截然不同,自媒体短视频综艺并不是将长综艺进行剪辑后的“切片”,也不是简单的缩小版。而是依据一种全新的创作逻辑,构成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短视频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彰显了“三无”“三有”的特征:无剧本、无导演、无固定设定,反而拥有真实的创作者、真实的事件与真实的自我表达。总导演王可然指出,短视频本质上是随时代而生的,属于年轻人的舞台,它以“平等、开放、去中心化”的形式展现个人表达,鼓励每一位参与者“站在第一排”共同创作。

此次短视频项目吸引了150位年轻创作者,他们围绕节目中的“选手”和“班主任”等核心内容,依据“总编辑部”每日设定的主题词,每人创作一条时长一分钟的短片。所有视频均由创作者自导自演并进行剪辑,最终提交给编辑部审核。在这一没有统一剧本、没有导演调度的背景下,每一条短视频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微宇宙”,创作者们不再是跟随节目设定的人物,而是通过自我表达来重新构建节目内容。

每天产生的150条视频,实际上是150次创意的碰撞与灵感的涌动。年轻人们围绕当天的真实事件和情感,即兴拍摄一分钟的片段,以“有感即拍、拍完即剪”的节奏,迅速捕捉灵感与情感。这种创作速率使得内容创作者既是“观察者”,亦是“参与者”。这一过程所展现出的高时效性并不意味着粗糙,反而显现出与时代的“热反应能力”,是一场脱离过度计划的自由表达,力求贴近生活的真实面貌。

虽然许多年轻创作者自谦自己的作品拍得不够完美,但正是这种“不完美”赋予了短视频综艺最独特的风格。它并不追求单一成功的标准,而是在“可能性”的框架内捕捉创造力的闪光。王可然对此表示,传统的失败定义显得过于僵化,只要真诚的表达得以实现,便已算作成功。因此,节目组选择不要求作品的完成度,反而鼓励创作者在探索中前行,勇于直面创作过程中的“泥泞”。

在发布会现场,短视频综艺的总编辑们,包括张越、樊启鹏、徐行、郭小川,与新生代自媒体导演团进行了代际对话,探讨短视频综艺的创新与发展。同时,王可然还推出了垂直领域的短综IP矩阵和“短综反哺长综”的生态模型,力求构建内容流量的双闭环,赋予用户掌控屏幕的权利。

如果说以往的综艺节目仿佛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舞台剧,那么《江南·十二场欢聚》则更像是一场盛开的野生影展。在这幅由150个视角交织而成的江南图景中,150双眼睛共同“观察世界”,150颗心灵各自“表达自我”,最终形成了一幅由内容共振而诞生的时代图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