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槟到底怎么分类?一篇看懂白中白、黑中白和Rosé的区别
你在酒单上看到 “Blanc de Blancs”、“Blanc de Noirs” 或 “Rosé” 的时候,可能以为它们只是颜色不同。但在香槟体系里,这些字眼的背后,指的是一整套️风格架构、酿造工艺和产区语法。
香槟的类型划分,不是为了区分“高低段位”,而是提供“风格入口”。如果你不打算靠记住品牌来选酒,那你就该学会看懂这些类型——️它们决定了一瓶香槟的结构重心、香气走向、适饮温度,甚至会决定它该在什么时刻被打开。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梳理香槟中最常见的四种类型:️Assemblage(混酿型香槟)、Blanc de Blancs(白中白)、Blanc de Noirs(黑中白)、Rosé(粉红香槟)。
这不是风格分类的全部,但它们构成了香槟世界的主干。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香槟的“语言系统”,看懂它们,你就能开始读懂一瓶酒想表达什么。
如果你看到一瓶香槟什么都没写,既不是 Blanc de Blancs,也不是 Rosé,它很可能就是混酿型香槟。
Assemblage 的意思是“调配”。在香槟里,这个词的含义远不止“混在一起”这么简单,它指的是️一种系统性的配方构建方式,既包含葡萄品种的选择,也包括不同年份、不同地块、不同风格基酒之间的比例安排。
© KRUG 的入门款就是典型的混酿香槟
️酿造逻辑很简单:七种葡萄,几十种基酒,调出每一年一样的味道。
香槟使用的三大主流葡萄品种是:Chardonnay(白葡萄)、Pinot Noir(黑皮葡萄)和 Meunier(黑皮葡萄)。混酿型香槟中,这三者几乎都会出现,️它们的比例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酒庄根据自身风格设定反复试验后的结果。
© Millesima-usa
除了葡萄比例,还有年份之间的调配:非年份香槟(NV)是香槟中最普遍的形式,它要求至少 15 个月瓶中陈酿,但背后常常调配了 3~10 个不同年份的基酒,其中包括一部分珍贵的 réserve wines(老年份储备酒),用以稳定风格、增加深度。
优秀的混酿型香槟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香气结构均衡:柑橘类、熟苹果、白花、轻微烘烤香混合在一起,没有一类特别跳脱。
—️酒体中等,风格平衡但不平淡:你很难从中找到明显“酸高”或“结构重”的印象,这正是调配平衡的结果。
—️泡感稳定、入口柔和:细腻但不激进,不靠泡来表现个性,而是让起泡成为整体质感的一部分。
很多消费者以为:混酿是不是就是“便宜”、“简单”“基础”?实际上,️Assemblage 是香槟酒庄最看重也最费心的酒款。
对大酒庄来说,这是一种“品牌味道”的建立方式,Moët & Chandon、Veuve Clicquot、Charles Heidsieck 的主力款都是混酿香槟;对独立酒农来说,这是一次“风土之间的平衡表达”,他们用有限的葡萄资源调配出属于自己年份逻辑的风格语法。
© 槟客文化
所以不要小看一瓶混酿香槟,它不是没有特色,️而是特色被控制在一个“你可以重复喝很多次”的区间里。
️Blanc de Blancs,意思是“白中白”,指的是只用白葡萄酿造的香槟。虽然所有香槟允许使用的白葡萄(像 Pinot Blanc、Arbane 等)都可以酿造白中白香槟。
但在实际生产中,大部分白中白香槟都是用霞多丽(Chardonnay)酿造。
© Ruinart
️但这不意味着你能一口说出它的“典型味道”。霞多丽是那种个性不强,但适应性极强的葡萄。它就像一个擅长换角色的演员——在不同的土壤、气候和酿造方式下,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因为它的香气不抢镜,️所以风土和酿酒方式的每一个选择,都会直接写进它的味道里。
— 如果酒庄用️不锈钢桶酿造,酒会显得特别干净,带柠檬皮、白花、海盐那种清爽感,需要陈放几年才慢慢展开,比如 Champagne Salon、Pierre Péters。
— 如果用了️橡木桶发酵,就会更早出现熟苹果、黄油、坚果、烘烤面包那类香气,口感更圆润,比如 Jacques Selosse、Krug、Vilmart & Cie。
这两种风格,都叫 Blanc de Blancs,但喝起来可以完全不像一类酒。
尽管风格各不相同,白中白香槟大多有几个共通的特点:
酒体偏轻,结构紧致,给人“线条干净”“重心上提”的感觉;
香气不浮夸,但很清晰——像柑橘皮、白桃、矿物感、咸饼干;
起泡细腻,收口干净,不甜不腻;
越放越精彩,熟成几年后会出现奶油、黄桃、菌菇的层次变化。
© 槟客文化
它不是“安全牌”,却是风格感最强的一类。如果你想知道香槟最本真的线条感是什么味道,BdB 是最好的起点。
“Blanc de Noirs” 意思是“黑中白”,指的是用黑皮葡萄酿造的白色香槟。它听起来像是个悖论——黑葡萄,怎么会做出白酒?
其实,葡萄果皮带色,但果肉是没有颜色的。️只要在采摘后尽快压榨,避免果皮染色,就可以得到淡黄色的葡萄汁。因此,黑中白香槟大多呈现比白中白略深、但依然清澈的淡金色调。
© 槟客文化
为了做到这一点,酒农必须在葡萄采收后尽快运送压榨,尽可能减少皮和汁的接触时间。这种对速度和工艺细节的要求,也让黑中白成为香槟中酿造要求最高的类型之一。
早在 17 世纪,人们就开始尝试用 Pinot Noir 酿造出不带颜色的 “Vin Gris”(灰色葡萄酒),并由唐·培里侬(Dom Pérignon)改良出系统性的采收与压榨方式。️可以说,现代香槟的历史,是从黑中白开始的。
© Guildsomm
今天,香槟区种植的葡萄中有约 70% 是黑皮葡萄,主要分为两种:
—️Pinot Noir(黑皮诺):香气集中,结构感强,赋予香槟张力与力量,是香槟酒体的“骨架”;
—️Meunier(莫尼耶):香气圆润,口感柔和,熟得快、入口甜美,是香槟的“可亲一面”。
虽然也有两者混合酿造的黑中白,️但如今市面上常见的 BdN 更倾向于单一品种表达,酿酒师希望借此突出每一种葡萄不同的性格。
与白中白的“轻盈笔直”不同,️黑中白的核心是“宽度”和“饱满感”。好的 BdN 香槟会给你这些印象:
香气更充足——熟苹果、蜜饯、坚果、轻微香料;
起泡更密实,结构更稳,不容易被搭配食物压住;
Pinot Noir 版本偏结构紧致、风格内敛;
Meunier 版本偏果香外露,亲和力更高。
???? 想知道更多?我们在以前文章中详细写过关于黑中白香槟的一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顾这篇内容:????
© 槟客文化
如果你喜欢有点重量感的酒、喜欢酒体有落点、喜欢香槟喝起来像是“入口不浮”的那种实在感,Blanc de Noirs 可能会成为你最稳妥的选择。
在香槟酒单上看到 “Rosé”,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颜色更适合女生”、“喝起来会甜一些”。但实际上,Rosé 是香槟风格中最不该被低估的一类:️它的酿造方式、颜色控制、结构平衡,远比你想象得更复杂。
© Veuve Clicquot 1818 年,凯歌夫人正式确立了“混酿法”的桃红酿造方式,并成为今天品牌 Rosé 的工业起点。
香槟区是目前欧洲唯一允许通过“红白调配”来酿造桃红酒的产区。相比静态葡萄酒,Rosé 香槟不是一种“颜色风格”,而是一种在酿造端就需要明确取向的酒。
Rosé 香槟有两种法定酿造方式,风格迥异:
️混酿法 Rosé d’Assemblage
️将已发酵的白香槟基酒中加入一定比例香槟区的红葡萄酒(Coteaux Champenois),再进行二次发酵。
这样做法的 Rosé 颜色、风味更可控,风格稳定,是大多数主流品牌使用的方法。Veuve Clicquot、Moët & Chandon、Taittinger 等主流品牌 Rosé 全部采用这种方法。
️浸皮法 Rosé de Saignée
️用黑葡萄短时间浸皮(4~30 小时不等),直接萃取颜色与单宁后压榨,再进行发酵。
香气果感饱满,结构感强,个性鲜明。但更难控制,易出现过深色或过浓萃取,技术门槛高。是 Vouette & Sorbée、Laherte Frères 等独立酒农会制作的“重风格” Rosé。
© Wine Folly
Rosé 香槟从颜色上可以非常多变,从淡淡的胭脂粉,到珊瑚橘、三文鱼色,甚至砖红色。颜色的深浅和使用方法、萃取时间、葡萄皮厚度都有关系,也和风味无严格对应。
但混酿法 Rosé 一般果香偏红果,酒体较轻,酸感清爽,整体均衡;而浸皮法 Rosé 则果味浓郁,有时带轻微单宁或胡椒感,偏重口。风格跨度非常大,有的适合派对轻松喝,有的可以搭配整顿红肉菜系——️它不是一个标签能定义的香槟类型。
© 槟客文化
如果说香槟世界里谁最“多变”,那就是 Rosé。它可以轻盈到像晚风,也可以浓烈到压住整道菜。
???? 想更深入了解桃红香槟的历史、酿造差异、酒款推荐?可回顾我们这篇文章:????
香槟的四种主流类型——混酿、白中白、黑中白、Rosé——并不构成某种等级序列。它们不是从“入门”到“进阶”的路线图,也不是从“平易”到“高级”的线性发展。
它们构成的是香槟这门语言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
️你可以把 Assemblage 看作是一种风格控制的平衡术,白中白是一种干净精准的骨架语言,黑中白是下沉式的结构表达,而 Rosé,则是香槟中最灵活也最难拿捏的风味编排。
懂这些分类,不是为了背知识点,而是为了在面对一瓶香槟时,你能更快找到“它是什么风格”,以及“它适合在什么时候、给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