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如柴、全身涂白、满嘴假牙,娱乐圈的这些“审美”真不高级
近年来,娱乐圈的“高级审美”让人愈发感到陌生和不解。明星们的外表往往显得不自然,甚至令人难以接受:女性的身材瘦得如纸片,男性的肤色白得像粉墙,而他们的微笑则是千篇一律的烤瓷牙,缺乏个性和真实感。
回望过去,娱乐圈的审美标准似乎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长辈们常说:“有福气的人,看着就有肉。”这句话反映的是那时人们对于健康与美的理解——圆润、自然,富有生命力的身形被视为福气的象征。然而,今天的娱乐圈,女明星们为了迎合“上镜瘦”的标准,不惜减重至骨感的极限。她们的锁骨能够轻松挂杯子,细如筷子的腿和小到几乎可以忽视的脸,早已远离了健康的状态。更有甚者,许多90后、00后的年轻女星为了追求这种标准,采用不吃不喝、过度运动,甚至通过打针排水、练瑜伽等方式来极力削减体重。而为了瘦脸,瘦脸针成了她们的常规选择,面容看起来像是雕刻出来的。
然而,这种“瘦就是美”的审美,真的好看吗?其实,这种极端的瘦,只会让人感到一种病态的感觉。有些明星走红毯时,怎么看怎么像是生病了,令人心生怜悯。更可怕的是,这种对极致瘦身的追求,也影响了无数年轻人。为了成为“像明星一样”的瘦小身影,许多女孩陷入了节食、过度运动的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了厌食症与抑郁症的困扰。显然,这种所谓的“美”,不仅无高级感,反而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除了瘦,白也成了现代娱乐圈的又一流行标签。明星们为了追求皮肤的雪白,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敷美白面膜、打美白针,甚至借助化妆和灯光来让皮肤看起来如纸一般的白。更令人困惑的是,一些原本拥有健康小麦肤色的女明星,硬是让自己变得无血色,甚至出现脸部和颈部肤色不一致的尴尬状况。她们的脸比手还白,给人一种十分不自然的感觉。
如果我们回顾一些经典的美女,如林青霞、王祖贤和张曼玉,便会发现她们的美并不追求所谓的“白瘦幼”标准。她们的肤色自然健康,带着东方韵味的小麦色,体现了真实与质感,这才是东方女性的真正美丽。肤色的美,在于其自然与健康,而非单纯追求“白到发光”。
而现在,娱乐圈中有一个非常流行的项目——“贴面牙”。明星们通过将真牙磨小,再覆盖一层瓷贴片来获得完美的牙齿效果。这种牙齿虽然看上去整齐洁白,但太过完美的牙齿显得太假,缺乏人性化的自然感。如今,几乎所有明星的牙齿都是千篇一律,缺乏变化和个性。微笑的时候,这些牙齿如同复制粘贴一般,毫无生气。反观过去那些大演员,如赵雅芝、刘晓庆、巩俐、陈道明等,他们的笑容自然真挚,虽然牙齿并不完美,但那种真实感却深深打动了观众。
如今,娱乐圈的明星们越来越像,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许多男女明星的外貌几乎相同——高鼻梁、尖下巴、大眼睛和白皙的皮肤,仿佛是从同一模子里刻出来的。观众看一张照片,甚至可能无法确定这是不是某个明星。这个“流水线脸”的现象背后,是整容手术泛滥与审美趋同的结果。为了获得曝光和成为流行趋势的代表,许多明星选择了同一种审美标准,失去了个性。而与此相对的是老一辈明星,比如张国荣、梁朝伟、周润发、刘德华等,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容与气质。虽然并非完美无瑕,但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质,使他们成为了经典。
作为观众,我们对于“美”的期待不应仅限于外貌的白、瘦、整齐,而应该关注演员们所展现出的气质、内涵与真实感。我们渴望的是那些能让人感动的表演,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美丽外表。真正的高级美,从来都不是依赖外形的完美,而是源自内心的真实与独特。像倪萍、宋丹丹、陈宝国、李雪健这样的演员,他们的美在于真诚、演技和他们让人信服的表现。
娱乐圈的审美趋势,虽然受到了资本和潮流的深刻影响,但作为观众,我们应保持清晰的辨别力。我们要勇敢地表达对“畸形审美”的反对,同时支持更多真实与健康的美。美不应当是千篇一律的模板,而应是每个人独特的自然流露。只有当娱乐圈真正尊重多样性,尊重真实,才能让其所谓的“高级审美”真正达到“高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