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于和伟现身沈阳,骑三轮送煤气罐,身形消瘦令人心疼

2025-05-25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戏比天大”,这句话常挂在嘴边,但当54岁的于和伟弯腰扛着煤气罐,在沈阳一个老旧小区里摔倒时,依然让人惊呆。曾经在荧幕上英勇威武的“刘皇叔”,如今却瘦得两颊凹陷,穿着宽松的工装裤走得踉踉跄跄,仿佛一个为生计奔波的小市民。

有网友拍到他骑三轮车的画面——车斗里堆满了煤气罐,少说也得有百八十斤。他的小腿青筋暴起,蹬得直发抖,汗珠顺着下巴滴落到车把上。更让人揪心的是,在一段拍摄楼梯间的花絮中,他脚下一滑,连人带罐摔得结结实实,煤气罐“咣当”滚得老远,而他竟然只是摆摆手,爬起来继续拍。

这不禁让人疑惑:如今竟然还有明星为了角色拼命?一把年纪了,图个啥呢?

五月的沈阳清晨,空气中还有些许凉意,铁西区的一栋90年代的老居民楼前,剧组正在忙碌地搭建设备。于和伟穿着一条已经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工装裤,头发乱糟糟的,沾满了灰尘,正忙着把煤气罐码到三轮车上。路过的张大妈看了半天,都没敢认:“这哪像电视里的大明星?比小区送气的王师傅还瘦!”

这话说得没错。为了真实地演绎这个底层劳动者,于和伟硬生生从82公斤瘦到了62公斤,20斤肉瞬间消失。导演透露,开拍前,他每天不间断跑5公里,餐餐水煮青菜配鸡胸肉。有一次他半夜饿得忍不住在酒店的走廊里转悠,结果把保洁阿姨吓了一跳。

最危险的一场戏发生在狭窄的楼道里。监控拍下了这样一幕:于和伟扛着30公斤的煤气罐走到最后三级台阶时,突然脚下打滑。千钧一发之间,他侧身用胳膊肘顶住钢瓶,自己却重重撞在了水泥台阶的棱角上。现场一片寂静,连道具组的小姑娘都眼含泪水。可他却龇牙咧嘴爬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灰笑着说:“再来一条,刚才摔得不够实诚。”那天他重复拍了六遍,收工时,手肘肿得像发面的馒头一样。

这种事在娱乐圈里实属罕见。现在的危险戏码,几乎都会找替身,横店的专业替身日薪最高可以达到8000块。更有些流量明星连走路的戏都要找“文替”。可于和伟偏偏不走这些捷径。从《悬崖之上》零下40度赤膊上阵,到《觉醒年代》饿到颧骨凸显,二十五年来,他始终坚守着这种“戏疯子”的精神。

道具师傅老刘感慨道:“现在的煤气罐已经换成了轻量化的材质,但于老师非得往里面灌铁砂,说是轻飘飘的拿不出那种吃力的感觉。”菜市场取景那天,于和伟穿着条纹病号服在人群里买白菜,头发油乎乎的,站在摊位前挑挑拣拣,像个精打细算的市井小民,连跟拍十年的粉丝都没认出他来。

有摊主大姐看他挑了好一会儿菜,热心地推荐:“这菜帮子虽然看起来老了点,但炖粉条可香着呢!”他笑着点头,掏钱时摸遍身上的口袋,凑出了几个钢镚儿。此时再回想他当年演刘备时,特意增重了十斤,以展现枭雄气度,今天为了演一个温饱线挣扎的小人物,他却把自己弄得形销骨立。

有粉丝拿出对比图,戏称这是“从汉室宗亲到煤气工人的穿越剧”。可背后的代价远比几张照片显得更沉重。营养师表示,他减重期间血糖低到差点晕倒。有一次,他在片场站起身来太快,眼前一黑,差点摔倒在煤堆里。

在这个绿幕满天飞、AI换脸轻松搞定的时代,于和伟的“笨方法”堪称一记响亮的耳光。别人用替身,他用自己血肉之躯当筹码;别人靠滤镜,他则用20斤的体重换取真实。这让人不禁想起老一辈艺术家常说的一句话:“观众不是傻子,糊弄角色,角色也会糊弄你。”

就像他坚持亲自扛着的那个煤气罐,演员这份工作,最终得有人扛起沉甸甸的责任。看着他在片场摔得满身淤青却依然笑着坚持,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不疯魔不成活”。

如今,每个人都在争当年薪208万的“顶流”,然而,真正的顶流,难道不应该是那些把自己的命系在角色上的“傻子”吗?正如网友所评论的:“他摔的不是煤气罐,而是演员的尊严。”

或许某天,当流量的泡沫逐渐消散,观众记住的,仍然是那些在尘土中打滚、将生活咀嚼着吞下去的“戏疯子”。毕竟,艺术这碗饭,向来不是靠假吃能填饱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