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封神》背后的阴谋与真相,估计没有导演比乌尔善更敢拍了

2025-05-24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大概没有比‘封神’更难拍的IP了吧!”这句开头带出了封神题材的挑战性与复杂性。作为中国文化中最为广泛传播的神话之一,封神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无论是书籍、电影还是电视剧,它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一直以来,翻拍封神成为了一股潮流,然而从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已经有多达163个不同版本的封神作品问世,这一数字的庞大也让封神成了一个人人都想尝试的热门IP。观众最为期待的,自然就是目前正在热映的《封神第一部》。这部由导演乌尔善执导的影片,投资高达16亿,并历时九年精心打磨,堪称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此也引发了极高的关注度。

那么,这部电影到底呈现了怎样的故事呢?在分析这部影片之前,我不得不先给大家泼一盆冷水。尽管封神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对《封神榜》究竟讲述的是什么,恐怕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最初,我们可能会以为封神是一个关于王朝更替的历史故事。

故事起源于商朝的纣王,他暴政无道,荒淫无度,滥杀无辜,最终引发了天怒人怨。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推翻商朝统治的直接原因。然而,深入了解后,我们会发现,真实的起因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商纣王一次去女娲宫祭拜的过程中,他被宫中女娲塑像的栩栩如生所吸引,并且为此写下了一首情诗,其中有一句引发了女娲的强烈愤怒:“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这首情诗让女娲非常生气,便决定派遣妖精们去朝歌扰乱商朝,其中尤以狐狸精为首,狐狸精吸走了苏妲己的魂魄,并化作妲己进入宫中。她的美色使得纣王神魂颠倒,渐渐沉迷其中,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无法自拔。由此,纣王开始陷入昏庸无道的泥潭。

妲己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使商朝元老比干被冤杀,还使西伯侯姬昌的儿子伯邑考被害并做成肉羹,逼得姬昌誓言讨伐纣王,最终演变成了商周之战。

从封神故事的核心来看,商纣王的恶行似乎是由女娲的愤怒引发的,实际上,纣王得罪了女娲,才导致了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封神的故事似乎并不是单纯地讲述一个王朝的更替,而是一个关于神祇惩恶扬善的故事。这里面涉及到的是阐教与截教两派之间的斗争。阐教是由元始天尊领导的阵营,其中有哪吒、杨戬等英雄人物,而截教则是以通天教主为首,聚集了一批看似邪恶的角色。

两教之间的冲突,其实是源自于一个共同的师傅——鸿钧老祖。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本是同门师兄弟,然而,他们的信念和理念差异让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过去的封神影视剧往往将阐教描绘成正义的一方,而截教则是邪恶的代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在大多数版本中都很常见。然而,故事中有一个令人疑惑的地方,那就是在纣王的暴政下,老百姓明明早就应该起义反抗,西周的起义也本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实际上,纣王的统治下,百姓却显得异常忠诚,甚至连反抗的念头都没有。

此时,元始天尊决定派遣姜子牙下山,协助西岐讨伐商纣王。姜子牙在山下等待姬昌的出现,用一根没有鱼饵的钓竿吸引姬昌的注意。当姬昌看到姜子牙这番傻乎乎的行为时,忍不住大笑,但没想到,姜子牙一招“愿者上钩”,立即引起了姬昌的兴趣,最终被请回西岐,成为西岐的重要支持者,带领军队参与讨伐。

然而,姜子牙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西岐军取得初步胜利时,却遇到了截教的申公豹。最初,我们都以为申公豹是故事中的反派角色,然而,随着剧情发展,我们才意识到,申公豹其实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因嫉妒姜子牙而暗中与其对抗,并选择投靠商纣王。

申公豹的角色十分复杂,他的背后有着一系列的策略和算计。他不仅交游广泛,还能巧妙地用言辞煽动阐教弟子,与姜子牙作对,甚至还勾结截教门人进行策反。尽管截教的弟子起初并未听从申公豹的煽动,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大佬如闻仲开始公开与西岐作对。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闻仲邀请了十名截教的高手,摆下“十绝阵”与西岐军对抗,但阐教的十二金仙轻松破除十绝阵,并将其中的截教高手一一击杀。这场冲突最终发展为阐教与截教的一场全面较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