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秒空,还要排队抢座!上海这种新兴娱乐火了:班味都散了
上周六晚上7点半,上海新天地的“SpicyComedy”剧场内,随着灯光渐暗,Norah在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迅速走上了舞台。她梳着高马尾,穿着简单随意,掀开黑色门帘,声音清脆地用流利的英语向近200名观众打招呼:“大家好!欢迎来到Norah特别秀!”
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话:“上海是中国脱口秀的‘高地’。”根据大麦平台的数据,2024年上海的脱口秀演出场次已经突破了1.5万场。那么,这个新兴的娱乐形式为何能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发展?上海又为脱口秀的繁荣提供了怎样的土壤?记者深入一线,进行了一番调查。
笑声不断的夜晚
一场英语脱口秀正热烈上演。话筒和舞台的光束照亮了单人站立的Norah,台下,观众们笑声连连。“这位来自悉尼的上海先生,你做什么工作的?”“我是按小时工资结算的。”接着,现场响起了一阵笑声。“所以,你是‘钟点工’?”剧场又一次被笑声包围。林暄恒是一位已经在上海生活8年的浙江人,在互联网上看到Norah的爆款视频后,她便立马订票,和朋友一起到现场享受这场英语脱口秀的欢乐。“Norah的互动非常精彩,现场氛围好到爆!”她笑着说道。
这场由Norah精心准备的新产品和突破性表演,在一小时内引发了观众不断的笑声。舞台上的Norah不仅仅讲笑话,还巧妙地结合了两位嘉宾的互动演绎,整个剧场仿佛变成了一个笑点满满的盒子。尽管已经是经验丰富的演员,Norah仍然需要快速适应节奏并与观众保持互动。
工作日的晚上,SpicyComedy的剧场依旧是座无虚席。沪语脱口秀演员“71”的演出前,剧场内座位几乎被抢光。现场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群,笑点也不断地出现。演员“71”以其突如其来的幽默回答和出其不意的互动让现场充满笑声。一场脱口秀节目不仅填补了人们的笑点,也让工作一整天的疲惫感瞬间消失。
跨越“蓝海”
Norah,本名杨梦琦,是中国一位非常有名的多语种脱口秀演员。她从上外附中到复旦大学,再到杜克大学,成绩优秀的她本来从事市场研究等工作,但在2016年看了一场香港的脱口秀后,彻底被这种表演形式吸引。从那时起,Norah便决定投身于脱口秀的世界。
几经波折,Norah通过自己的努力,在SpicyComedy剧场“试水”,并渐渐收获了许多观众的青睐。她和团队通过精心策划的表演以及不断增加的社交平台曝光度,让SpicyComedy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如今,SpicyComedy俱乐部成为了上海脱口秀圈的“蓝海”,吸引了大量热爱脱口秀的观众和演员。
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平台,Norah的个人粉丝已经突破900万。通过在线分享演出视频,她吸引了大批粉丝,并且带动了SpicyComedy其他演员的曝光和发展。随着她和其他演员的全国巡演展开,脱口秀的文化和影响力正逐步扩展。
发展中的土壤
脱口秀这一新兴娱乐形式在上海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剧场和新空间的出现,上海的脱口秀演出场次和票房也在持续上升。聂日明分析,上海的脱口秀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上海具有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和消费市场。而脱口秀凭借其简洁、灵活的特点,成为了市场的新宠。
“脱口秀不拘一格,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聂日明说道。与此同时,脱口秀演出场所的密集分布和观众群体的高度集中,使得上海成为脱口秀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沃土。
然而,上海的脱口秀行业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寻找合适的小语种演员,以及如何鼓励更多创新的人才加入行业,依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聂日明建议,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并通过全国巡演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上海脱口秀行业的影响力。
Norah本人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尝试。她表示,未来她希望将SpicyComedy打造成亚洲最国际化的脱口秀俱乐部。无论是在表演上,还是在语言能力的拓展上,她都在不断努力,带领SpicyComedy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每一个晚上,上海的脱口秀剧场又将迎来一场新的欢笑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