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让我记住男女主角, 还有那棵树
今天是5月21日,我得知朱媛媛女士去世的消息时,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她主演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片段。那部剧里,最令我感到触动的镜头,是张大民和李云芳新婚的床上,那棵歪脖子树。树干穿过床中间,床单被迫开了个大口子围绕着它。那时看,感觉这场景有点荒唐,甚至好笑;但回过头再想,这棵树不只是个物件,它深深扎根在张大民的心里,象征着一种困扰着无数普通百姓的现实困境。
那棵树,演活了九十年代北京大杂院的生活。你想,谁家结婚不图个宽敞、亮堂的日子?然而张大民家里,七八口人只能挤在一个二十来平的小屋里,甚至连一张完整的床都没有。他用彩色塑料布把树干裹住,笑呵呵地告诉李云芳,“咱这是洞房树仙”。看似是贫嘴幽默,细品却无比令人心酸,生活的无奈在每句话中流露无遗。那个年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如意,兄弟姐妹因着半米见方的地方争执不休,晚上翻身时,得提醒身边的人先躲开。尽管日子窘迫,但街坊邻里凑在一起吃炸酱面时,那股子热乎劲,却是真实的烟火气息。
如今,再看那些电视剧里的“普通人”,简直感觉像是另一个世界。前不久,我看了一部都市剧,剧中的主角频频提到自己是“北漂打工人”,结果住的是带天井的四合院,里面的老榆木家具,比我家传下来的还要讲究。还有那些关于上海职场新人的剧情,毕业就住上百平的江景房,这哪是普通人的生活?分明是在把偶像剧的滤镜强行套用在现实题材上。
相比之下,《贫嘴张大民》显得尤为珍贵。它没有浮夸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服化道,拍的是真实的老百姓如何在寸土寸金的地方生活。张大民的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拉扯五个孩子;妹妹考上大学,却因为没钱交学费,而弟弟也因为没有婚房,只能到外面租房。这些问题在今天听来依旧刺痛人心,但在剧里,却被张大民用他的贫嘴化解成了家长里短的笑谈。他在树干上绑彩灯,把生活的艰难点缀成了节日的光彩。那份乐观,比现在电视剧中那些强行注入的“鸡汤”要真实得多。
过去的导演,敢拍敢让观众面对生活的真相。记得有个镜头,张大民半夜给发烧的儿子降温,一边用凉水擦拭他的身体,一边叹息。那个时代的电视剧不回避贫穷,不美化困境,反而让人看到:即使生活艰辛,只要咬牙坚持,也能挺过去。如今一些剧集,拍普通人生活时,重点却放在了如何穿名牌、开豪车,或者是描述霸道总裁爱上我那一类戏码,连最普通的菜市场讨价还价的镜头都不愿呈现。
《贫嘴张大民》中的大杂院,墙壁上爬满了青苔,晾衣绳上挂着各家床单,街坊邻里端着搪瓷缸子来回走动,这些细节才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实面貌。而如今那些“普通人”住豪宅、开名车、出入高级会所,剧情充斥着三角恋和商业阴谋,已经完全忘记了普通人的真实困扰:房贷车贷、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这些才是生活的碎片。
我真希望今天的编剧和导演们能多去看看那些经典老剧,学学如何把普通人的日子拍得有滋有味。生活不是童话,普通人也不需要虚假的完美人设。就像张大民家的那棵树,它丑陋、碍事,但正因为真实,才让人心生共鸣,这才是属于我们大多数人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