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6:反向参赛是什么?祝绪丹喜爱度从第2跌至第12,揭示其中奥秘
每年《浪姐》都会出现几位“反向参赛”的姐姐,简单来说,就是来了还不如不来。而在今年的《乘风2025》中,反向参赛最为明显的,恐怕非祝绪丹莫属。
在节目内的三场公演中,祝绪丹的个人喜爱度一路从第二名直线下滑至第12位;而在节目外,她因在舞台上的做作表现,口碑崩塌。她或许也成了芒果台押错宝的一例。
从节目初舞台开始,祝绪丹就被安排了一个明显的故事线和人设。与王珞丹初见面时,她便显得过于热情,上来就坐到了对方的大腿上。唱功平平的她,在初舞台表现不佳,却被导师强行赋予了一个SA,成为了第一场公演的队长。
第一公演,祝绪丹所在的队伍《烟花升停在星夜》获得了665票,成功击败了张小婉队的《野人》和S房琪队的《珊瑚海》。她个人的喜爱度也拿到了第二名,领先了王珞丹、吴宣仪、侯佩岑、宋妍霏等当时的热门选手,算是一个高起点了。
然而,祝绪丹并未能抓住这个大好机会。第二公演,她带领的队伍成绩不佳,舞台表现垫底,更糟的是,她还送走了队友蒋梦婕。个人喜爱度也从第二名骤降至第八名。
到了第三公演,祝绪丹成功进入了王珞丹的队伍。按理说,双丹合体应该能让她们的威力加倍,然而现实却是王珞丹队在1V1V1的PK中惨遭败北。虽然这次没有成员被淘汰,但祝绪丹却没能获得任何好处,排名直接滑到了第12位。而王珞丹和李晟则分列第二和第三名。
关于祝绪丹的排名不断下滑,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种是,若没有人工干预,这个变化可能反映了观众对她观感的巨大转变。节目播出之前,祝绪丹凭借《永夜星河》吸引了不少关注,因此观众对她的好感较大,尽管她的业务能力有所欠缺,路人仍愿意给她一些支持。然而随着节目进展,观众逐渐看到了她的真实面貌,角色滤镜破碎,支持她的人也随之减少。另一种可能性是,节目组的干预。也许是因为祝绪丹和“双黄丹”CP的口碑并不如预期,负面评价反而多过正面反馈,节目组不得不收回原本给她的剧本,转而力捧李晟。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公演正好是李晟热搜满天飞的时候,而祝绪丹也正面临着大量的负面评价。无论是观众用脚投票,还是节目组的“弃用”,祝绪丹的“高开低走”显然与她的表现脱不了干系。
在节目中的争议,祝绪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她的“夹”音和做作的表现,给人一种过度装嫩的感觉。虽然她的粉丝坚称她一直是这种嗓音,但互联网的记忆可不会轻易消失,之前她的采访里并没有这种做作的声音。祝绪丹自己也在节目中表示,以前她会装成大人的样子,但现在她选择做回最自然的自己。虽然王珞丹曾提到,30岁的女性也可以有“夹子音”,但如果你选择了这种方式,就必须接受观众的审视。作为艺人,既然选择了在综艺节目中呈现这种形象,观众自然会有自己的看法和偏见。
然而,祝绪丹被批评的根本原因,并非“夹音”那么简单。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刻意炒作CP,二是她的业务能力显得相当薄弱。刻意制造CP感几乎成了节目的一大亮点,但这种“工业糖精”的感情设定,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比如在第三公演的练习室里,声乐老师觉得祝绪丹的演唱情感不对,她便被要求重复练习,结果她和王珞丹近距离互动,眼神似乎锁定了对方。王珞丹提醒她时,她便开始装作悲伤,还时不时提到“我们掰了”来增添情绪,显得十分刻意。
此外,祝绪丹的业务能力也难以令人满意。虽然她的舞蹈还算可以,但她的歌唱水平却是这一季《浪姐》中最差的。五音不全、唱跑调加上过分的“夹音”,让她的声音十分刺耳。她的演技和台词也同样存在问题,尤其是在《天空之外》中的表现,声乐老师批评她念歌词时情感不够饱满,甚至像一个个孤立的词汇拼凑在一起,完全没有融入整体情感。如果不是故意的,这就意味着她作为演员在演绎台词时的能力很弱,难怪她的大部分作品都需要配音。
其实,演员参加真人秀的风险常常是很大的。除非艺人有足够的性格魅力和感染力,否则,频繁曝光不仅可能让观众对其角色产生疑虑,还可能消耗之前在影视剧中积累的好感度。如果祝绪丹的演技再强一点,或许观众就不会将她在节目中的表现与角色产生直接联想了。
可惜的是,祝绪丹的演技显然离这个标准还有一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