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病人》:明明带着讽刺意味,却被一群观众拿来当榜样
《美国精神病人》上映25周年:被误读为人生指南的讽刺之作
2000年4月,改编自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Bret Easton Ellis)同名小说的《美国杀人魔》(American Psycho)上映。虽然伊斯顿·埃利斯曾坚信自己笔下的黑暗作品永远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但当时,这部影片在日舞影展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获得了两极化的评价。
二十五年后的今天,作为邪典电影的《美国杀人魔》地位愈发崇高。影片中的主角派屈克·贝特曼(Patrick Bateman),每天清晨那充满偏执的“精致自律”仪式,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常见模因,几乎让人忘记,这本该是对雅痞文化与消费主义的讽刺之作。
电影的标志性角色,派屈克·贝特曼,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离不开克里斯汀·贝尔(Christian Bale)的卓越演绎。那场标志性的斧头挥砍与诡异舞蹈,将贝尔推向了好莱坞的舞台,令人难以忽视他那种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充满魅力的演技。然而,贝尔并非电影公司最初的首选。
导演玛丽·哈伦(Mary Harron)在试镜时一眼便看中了贝尔,决心让他出演贝特曼一角。然而,片方认为贝尔的知名度不足,倾向于选择刚凭借《铁达尼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走红的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结果,导演和贝尔被迫退出。玛丽·哈伦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愿妥协,最终经过一番高层拉锯,电影公司才让步,重新让贝尔回归。
贝尔回到拍摄现场,知道这是他向好莱坞证明自己的机会。他疯狂地投入角色,甚至私下放弃了英国腔,坚持讲美式英语,完全让派屈克·贝特曼的性格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不过,不用担心,他并没有去杀人……应该没有吧?
电影中的杀戮场面虽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最为频繁的镜头,却是贝特曼坐着与人对话的情节——无论是在办公室、餐厅还是他那极致讲究的豪华公寓。导演不希望镜头过于花哨,摄影师则采用了微妙的长镜头和潜行式移动,营造出一种偷看他人私密的感觉。最终,他们决定采取极简风格,借鉴史丹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冷调设计,表现“完美表面下的不安感”。导演曾表示:“我希望通过这种冷静的压迫感,让人不安的是无声中的紧张,而不是单纯的暴力。”
尽管影片充满了压迫与暴力,但由于表面上看起来过于“完美”,电影引发了编剧和导演没有预料到的反响。更令人纠结的是,影片结局的解读成为了争议焦点。观众不断在思考:片中展现的到底是派屈克·贝特曼的真实生活崩溃,还是一切都只是他幻想的产物?
这种“幻想论”确实引人入胜,将贝特曼塑造成一个在资本主义下的幻灭者——白天,他是菁英银行家,夜晚,他则在幻想中行凶。暴力似乎成为了对他空虚生活的某种补偿。这一解释深具深度,并带有揭示真相的快感。但这解释,未免也太简单了。
事实上,《美国杀人魔》更像是一部关于“身份与虚无”的作品。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每个人都在试图复制他人的成功模板——吃一样的食物、穿一样的西装、使用一样的名片,仿佛只有这样,才证明自己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影片中的人们总是无法分清彼此的身份。就连派屈克·贝特曼自己,也常常被别人认错,甚至他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谁。甚至当他试图认罪时,律师仅当作玩笑;当他回到自己可能犯案的地方,房地产经纪人却冷静地请他离开,不愿多问。原因很简单:一间百万美元的干净高级公寓,远比一条命更值得保全。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幻,已经不再重要,重点是没有人关心。
导演玛丽·哈伦曾直言,自己在某些地方做错了。她和编剧吉娜·薇·特纳(Guinevere Turner)曾表示,他们从未打算让影片的最大转折点成为“原来一切都只是一个梦”。他们想保持原作的模糊感,但并不认为一切都是虚构的。
讽刺的是,这部原本应批判暴力与资本主义的作品,最终却成了“连环杀手潮流文化”(Serial Killer Chic)的起点。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和《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等作品中,这些本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作品,反而被一些男性观众当作人生榜样来追捧。网络上甚至流传着一句半开玩笑的话:“请远离那些喜欢派屈克的人,特别是他们的Letterboxd Top4电影里有《美国杀人魔》的时候。”
克里斯汀·贝尔在接受《GQ》采访时透露,拍摄前他曾特地到华尔街观察交易员的生活,想要捕捉那种资本主义下病态的气质。然而,当这些交易员看到他时,激动地拍着他的肩膀说:“派屈克·贝特曼!我们太喜欢他了!”贝尔当时满脸疑惑:“你们是在讽刺我吧?”交易员反问:“你什么意思?”贝尔表示:“老实说,我当时就很担心,直到现在我依然担心。但对我而言,这部电影是对80年代资本主义的讽刺,夸张得几乎像闹剧,血腥又搞笑,我仍然觉得超级好笑。”
今年,《美国杀人魔》宣布将重拍,据悉,名导卢卡·格达戈尼诺(Luca Guadagnino)将执导,奥斯汀·巴特勒(Austin Butler)出演主角。此消息一出,引发了影迷们的热烈讨论,绝大多数人都指出:这个新版似乎没有太多人期待,因为2000年的《美国杀人魔》已经成为经典。
我们或许并不需要另一位帅哥饰演派屈克·贝特曼,但如果这部作品能被重新诠释,并融入新的时代背景,或许我们能重新审视其真正的意图。当然,也有可能为时已晚。或许我们已经进入了那个“没有人关心真相,只看得见表面”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