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彤:从瑛贵人到钟晓芹,演技蜕变,如何成就观众心中的「实力派」?

2025-05-19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最近刷到毛晓彤在今年春晚穿红裙唱《春意红包》的视频,弹幕上全是“瑛贵人终于熬成大女主了”“钟晓芹现在能上春晚了”。这个从《甄嬛传》走出来的“清水芙蓉”,用了18年的时间在娱乐圈刻画出一条清晰的成长轨迹——从无名的配角,到凭借眼神戏打响名声的反派,再到用平凡角色打动观众的实力派,她的每一步都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心。

很多人以为毛晓彤是凭借《甄嬛传》中的瑛贵人一夜成名,但其实她早在2005年就参演过《杨光的快乐生活2》中的小角色,正式迈入了演艺圈。

刚入行的毛晓彤,像一块多功能拼图:在《女神捕》里演甜美丫鬟柳儿,在《天涯明月刀》里饰演灵动侠女南宫翎,在《天龙八部》里是娇俏的钟灵,甚至在《神雕侠侣》里演绎跋扈的郭芙——这些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她凭借这些不同的角色积累了丰富的演技,磨练出“千人千面”的演技。网友们翻出她2012年在《天涯明月刀》中的采访,她说:“演配角要注重细节,观众记不住名字,但会记住眼神。”这种“配角思维”后来在《锦绣未央》中爆发,李常茹的“眼技”让她迎来演技的质变。

2016年,《锦绣未央》播出时,观众惊讶地发现这个一直演甜妹的毛晓彤,突然间开始“黑化”。李常茹从前期温柔的表妹,到后期因爱生恨的扭曲人物,毛晓彤通过眼神完成了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得知姐姐抢了爱人时的隐忍眼神,第二次是在设计陷害时眼底的阴鸷,第三次是被揭穿时的癫狂泪崩。这场眼神戏让她斩获了国剧盛典荧幕魅力演员奖,网友调侃道“她原来藏着个‘反派开关’”。但很少人知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翻阅了20多本心理学书籍,研究“因爱生恨”的心理轨迹,甚至连剧中每根簪子的摆放位置,都根据角色情绪的变化调整。

如果说李常茹让大家看到了毛晓彤演技的潜力,那2025年《三十而已》中的钟晓芹,则让观众感受到她的共情能力。钟晓芹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海小媳妇:上班摸鱼、下班追剧、和老公AA制,离婚后才发现自己怀孕——这些可能在别的剧中是“工具人”般的角色,但毛晓彤演绎出了她的“不完美”:被老公吐槽“没脑子”时的嘴硬和委屈,发现怀孕时的慌乱无措,离婚后在地铁上突然笑出声的释然……有网友说,看钟晓芹就像看自己的闺蜜,毛晓彤的“贴地飞行”演技让她拿下了华鼎奖最佳女演员奖,并入围了白玉兰最佳女配角奖。

这种将普通人演成经典的能力,在她后续的作品中得到了延续。在《乔家的儿女》中,她饰演隐忍的乔三丽,在婆家欺负她时,眼眶泛红却依然咬牙坚持,“日子还得过”;在《问心》中,她饰演的方筱然在患者去世时,背过身轻轻擦去眼泪;甚至在去年《庆余年第二季》里,她塑造的北齐大公主,用挑眉和甩袖这两个细节,精准展现了权谋女性的精明与孤独。有观众总结道:“她的表演没有‘演’的痕迹,就像在镜头前真实生活。”

回顾毛晓彤的演艺生涯,我们能发现她做出了两个“反套路”的选择:一是拒绝走“流量捷径”。从《微微一笑很倾城》到《谁的青春不叛逆》,她曾参演偶像剧,但始终没有让自己被“甜妹”标签束缚;二是始终坚持“角色优先”。在2023年的《云襄传》中,她饰演的舒亚男,打戏原本可以全用替身,但她坚持提前三个月训练刀马功,拍武打戏时,手腕淤青了也没有喊停。这种“笨功夫”在如今流量至上的娱乐圈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观众通过数据给出了答案:《三十而已》播放量破50亿,《问心》豆瓣评分高达8.1,《庆余年第二季》首播收视率突破2.5%。

最近,她在采访中说:“演员的保质期不是脸,而是观众是否愿意看你演戏。”这句话对毛晓彤而言最为贴切。从2005年作为“小透明”到如今的春晚舞台,她用18年证明了:没有一夜爆红的运气,只有十年磨剑的坚持;没有“天赋型选手”的光环,只有“把每个角色当作最后一个演”的敬畏。

这也许才是一个演员最应有的态度——不追逐热度,而是让热度追随演技。

当我们讨论毛晓彤时,本质上也在讨论“好演员”的标准:不是热搜上的话题度,而是镜头前的可信度;不是角色的“高光时刻”,而是生活中的“真实刻度”。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娱乐圈,慢下来打磨演技,反而能走得更稳更远。

毕竟,观众永远记得那个在《甄嬛传》中低头抚琴的瑛贵人,那个在《三十而已》里蹲在地铁上哭的钟晓芹,那个在《云襄传》中挥刀破风的舒亚男——这些角色,比任何流量都更有生命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