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与艺德为根基,重塑演综新价值,确立行业坐标
3月29日,浙江卫视与优酷联合制作的青年演员演技研习综艺节目《无限超越班:无负成长季》在万众期待中揭开神秘面纱。节目以演员职业化素养和艺德为双重视角,重塑了演艺综艺的价值坐标。监制团以严格的标准深入剖析了演员专业素养的不足,并以“无负成长”为核心,围绕职场生存和职业信仰展开了一场广泛的公共讨论。此次节目不仅为演员行业指引了发展的方向,还让观众亲身感受到真实与专业相互交织的叙事场景,见证演员们在时代浪潮中奋力突围,感受他们在演艺道路上的拼搏与成长。
**专业素养为基,描绘演员成长的画卷**
进入第三季,《无限超越班》在自我迭代的过程中,持续提升了这一IP的含金量。本季节目以“无畏负担,超越自我”的主题,巧妙地将综艺舞台转化为演员职业化素养的磨炼场。
在表演领域,节目监制团的角色从单纯的“点评人”升级为“职业引路人”。不仅在正式开播前,通过“命题试戏”展现了演员演技的“深度”,彰显了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通过严苛的点评与行业资源整合,为节目专业性提供了多重保障。在首期节目中,李诚儒对洪尧“表演状”的批评深入剖析了“形式化演技”的虚伪:“你试图用松弛掩盖紧张,却缺乏真诚”;刘涛与柯淳对戏时,通过亲身示范“真听真看真感受”,揭示了“快餐式表演”的弊端;吴镇宇在观察许绍洋演绎“反派”即兴表演时,再次强调了表演中的模式化误区。
这些点评不仅纠偏个体表演的不足,更通过专业主义为旗帜,重塑了演员的“去伪存真”生存法则。监制团通过“市场逻辑”的刀锋,清晰划分了“演员”和“艺人”的边界——前者应以角色为基础,靠作品立足,后者则在复杂性和纯粹性上存在差距。这一近乎“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指导,直击了演员职业化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本季节目在内容设计上进一步强化了演艺职场的专业性与严苛性,旨在帮助演员找到最适合的赛道。节目不仅精选经典与创新兼具的剧作片段,要求艺员重现经典剧目的精髓,还在艺员演绎作品过程中,传达了“好演员的标准”,推动其他演员提升职业素养。
**艺德为笔,书写职场奋斗篇章**
本季节目的另一大亮点是浓厚的职场氛围。节目以演员职场为切片,映射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与时代叩问。关于“腕儿心态与姿态之辩”成为贯穿整季的哲学命题。杨天真的“简历改造课”堪称职业化启蒙,陈志朋因误标《还珠格格》的年份暴露了态度的疏漏,傅首尔在“综艺数据堆砌”中的错位定位,以及李沐宸“百变造型”掩盖角色记忆点的做法,都揭示了演艺职场中的各类问题。这些故事真实反映了当代社会职场人的痛点。
此外,钟丽丽因“恋情影响接戏”的无奈,映射了演艺生态中无法回避的舆论困境;洪尧因“明星家属”的身份遭遇偏见,引发了对“标签化评价”对职业发展的限制的深思。这些议题的讨论让节目超越了娱乐范畴,成为社会公平与个体尊严的哲学思辨场。
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并不仅仅展示了演艺职场的真实面貌,而是在监制团的智慧与慷慨指导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这些职场困境。刘奕畅因拒演配角而遭遇事业低谷,刘涛则通过“演戏就像盖房子,分工不同需要相互体谅”的比喻,揭示了职场合作的本质。李诚儒提出的“油灯演员”概念,犀利指出了“艺德”的重要性。面对柯淳在短剧演员身份上的困惑,尔冬升则以温暖的鼓励帮助他在培训中大胆发问,迅速成长。节目通过将“艺德”具象化为尊重、敬畏与勇于挑战等可量化的职场素养,传递了宝贵的职业精神。
《无限超越班》第三季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成了从“综艺秀场”到“社会实验”的跃迁。监制团的严苛与艺员的阵痛共同构成了一场关于职业信仰的启蒙运动。节目通过对行业乱象的深刻解剖、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以及对时代情绪的精准捕捉,为娱乐工业与现代社会写下了一面值得深思的“棱镜”。在流量喧嚣的背景下,这档综艺以冷峻的真诚,为行业与时代书写了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