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导演们!求求你们学学《家里家外》导演是怎么拍年代剧的吧
**文|安青 编辑|9527喵咕君**
年代剧,大家最看重的就是质感与品质。
然而,内娱的年代剧往往受限于质感与品质,剧情节奏过于传统且刻板,年代背景的故事也显得悬浮失真。
这种渐趋落俗的年代剧人物设定,使得如今的剧集配置越来越吸引眼球,但上线之后的表现却愈发惨淡。
也许大制作的公司也没有想到,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短剧题材的年代剧反而能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度与观众的青睐。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这部剧,虽然依然是年代生活剧,乡里争斗的剧情也足够狗血,但它通过快节奏的情节推进、穿越感十足的爽剧效果,成功成为了短剧行业的标杆之作。
其幕后制作公司“听花岛”也因这类优质短剧的成功,迅速在业内声名鹊起。
而最近,听花岛又推出了一部年代短剧,刚上线便引发了全网热议,口碑和热度双双爆棚,这部剧的名字叫《家里家外》。
《家里家外》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女主蔡晓艳(由孙艺燃饰演)离异带娃,男主被蔡晓艳那股独立强悍的生命力所吸引,两人组成重组家庭,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部剧真的能让人感受到年代剧的那种宿命感。
在大部分影视剧都追求男女主角“纯洁”的爱情童话时,《家里家外》却演绎了两个有过婚姻且独自带娃的人如何相遇,彼此吸引、陪伴,一步步走向共同生活的故事。
在剧情中,蔡晓艳和人争执,男主陈海清认出了她——她正是当时嘴硬心软、为女儿做糕点的那个女人。得知蔡晓艳已离婚后,男主心生“歹念”,在她被扫地出门时出现,并迅速与她闪婚,成家立业。
更有趣的是,虽然《家里家外》是一部现实主义年代剧,但感情主线没有那些老套的女性争斗,也没有令人恶心的误会。
男主足够苏,女主够泼辣,二人的感情渐进方式鲜活真实,甜蜜的男欢女爱,让这部年代剧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丝枯燥无味、死板的气息。
《家里家外》剧情叙述轻松,笑中带泪,既不沉重也没有过度装饰,而是用独特的视角使故事更加可爱生动。
这部短剧摒弃了传统电视剧中常见的严肃刻板的第三方视角,而是从小男孩绍一帆的眼中倒叙整个故事。通过孩子天真的视角,画面被赋予了一层童真可爱的滤镜。
相比于内娱大部分严肃、刻板的第三方视角,孩子视角的加入使得《家里家外》更加亲切可爱,观众也越来越难以自拔。
尽管服化道平平,成本较低,但导演用心的情节安排值得其他内娱导演学习。《家里家外》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而非单纯依靠豪华配置。
虽然这类带有甜宠剧风格的影视作品,往往侧重偶像剧式的外貌吸引——男帅女美的颜值冲击,但其实,观众心目中的“男帅女美”并非一定要“神仙颜值”,而是彼此的“般配”。
演员孙艺燃和王道铁的搭档,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般配”。
孙艺燃饰演的女主,外形清新可亲,虽然不算惊艳,但有着柔和的轮廓和大气的五官比例,笑起来苹果肌自然隆起,眼睛弯成月牙,散发着年代剧特有的朴实和真诚。
王道铁饰演的男主,虽不算帅哥,但和角色的成熟、温和、内敛恰到好处,脸上带着些微青色胡茬,头发分得略显老派,整体形象没有丝毫“白面书生”的违和感,和孙艺燃的邻家气质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男女主角都来自四川,两人能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角色间的互动也特别有亲和力,真实接地气,增强了年代剧的沉浸感。
此外,剧中的孩子们也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灵性。孩子们有时是父母感情道路上的“神助攻”,他们纯真无邪的眼神给成年人的爱情故事增添了许多可爱的细节。例如在一些暧昧的情节中,孩子们的目光单纯且直白,喜欢或讨厌都毫不遮掩。
剧中有一段,绍一帆误诊癌症,他得知自己得了重病,治疗费用让他对活下去失去了信心。此时,父母和姐姐则用尽各种办法提醒他:世界还有许多值得留恋的美好。五彩斑斓的气球、五彩斑斓的世界,还有那个比彩色世界更吸引人的东西——相互深爱的家人。
这些细腻的情感刻画,给剧集增添了许多温暖治愈的力量,让人忍不住鼻酸泪目。
相比之下,《家里家外》虽然没有大制作的资金支持,也没有一线演员阵容,但它却比那些自诩为“高大上”的年代剧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且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短剧曾一度被视为狗血爽剧的代名词,节奏快、情节草率、服化道低廉,几乎没有艺术价值。然而,短短两年内,短剧逐渐成长为一种新兴的观影方式,剧情变得越来越生动,演员阵容里不再有“资本丑孩子”,而内娱的大片和主流影视剧却逐渐出现审美倒退、创作枯竭的局面,这也让观众愈发失望。
在这种对比之下,越来越多观众选择短剧也就不难理解了,短剧的市场扩展如此迅猛、成长如此之快,着实不容小觑。
那么,你怎么看《家里家外》这部短剧?对于剧情的亮点和演员搭配,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谈谈这部剧如何超越许多大制作年代剧的优势,同时提名你认为短剧值得借鉴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