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厨子到演员,戏红人不红的曹炳琨只能做配角吗?
2025年,对于演员曹炳琨来说,仿佛回到了他2009年初出茅庐时的那个美好时光。五月份前后,两部由他参演的热播剧相继播出,一部是谍战剧《绝密较量》,另一部则是刑侦剧《刑警的日子》。
回望2009年,那一年,刚从北影毕业的曹炳琨迎来了演艺生涯的起点,他获得了谍战剧《潜伏》中的角色——“谢若林”。同年,他又参与了经典喜剧电影《决战刹马镇》的拍摄。十多年过去,曾经英俊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微胖的中年男人,而唯一没有改变的,是他在荧屏上的“定位”——总是出演配角。在三十多部影视作品中,曹炳琨大多都是在配角的角色中默默奉献。
早年从厨师出身的曹炳琨,怀着对表演的热爱踏入了影视圈。尽管经历了数十年的波折,他始终没有主演过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观众口中的“曹炳琨天生长了一张配角脸”,或许只有曹炳琨自己才能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曹炳琨作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从小就有着做厨师的梦想。小时候他特别喜欢全聚德的烤鸭,嘴里回味着那滋滋冒油的鸭肉,甚至连课都没法安心上。高中毕业后,他决定报考厨师专业。上学的第一天,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学做烤鸭。然而,师傅却告诉他,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工艺学起。直到能够下厨时,曹炳琨只能做“蛋炒饭”这种最简单的菜。每做一道菜,必须自己吃掉,但聪明的曹炳琨想出了交换食物的办法,他和同学们互换做的菜,既能尝试不同的味道,又能互相点评。
这些艰辛的厨艺学习并没有白费。毕业后,曹炳琨如愿分配到了全聚德,成了一名厨师。由于这家全聚德离北京电影厂很近,曹炳琨在休息时,经常到厂子附近转转。偶然间,他发现,北影厂常常需要大量群演,而且报酬不菲。于是,他萌生了去做群演的想法。
在做了几次群演后,曹炳琨逐渐在“群演圈”里混得脸熟。有时候照照镜子,他也会不禁想,自己似乎天生就有做演员的潜力。某天,北影厂再一次招募群演,曹炳琨在人群中举手,眼看着自己即将被选中,突然,他感到衣角被人扯了一下。转身一看,一位陌生人神秘地盯着他。
“兄弟,想做真正的演员吗?我有门路。”
曹炳琨还没反应过来,那人已经拉着他走到一个偏僻角落,开始绘声绘色地向他讲述起一个“好消息”。那个自称是“公关”的人说自己有不少导演的资源,只要付费,就能把曹炳琨安排进大剧组。虽然心存疑虑,但看到对方出示了不少合影和人力资源公司的资料,曹炳琨心动了,决定把自己的5000元积蓄交给他。
然而,等了好几天后,曹炳琨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最后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失望至极的曹炳琨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谷,这时,主厨注意到了他的异常,主动询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听完曹炳琨的故事后,主厨大笑起来,曹炳琨误以为他在嘲笑自己,便低头回到工作岗位。可是,主厨走到他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做演员和做厨子,其实没什么区别。不经过刻苦努力,怎么能成为真正的厨师呢?”
这一句话点醒了曹炳琨,他终于意识到,人生中哪有捷径可走?决定为了证明自己,曹炳琨辞去了全聚德的工作,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成人教育部。
经过努力,曹炳琨终于进入了《潜伏》的剧组,出演情报贩子谢若林。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角色最初并不是设定为“结巴”。由于曹炳琨在与孙红雷对戏时,台词不顺,副导演建议把角色设定成结巴,这才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谢若林”金句。
《潜伏》大热后,曹炳琨的知名度飞速上升,标志着他演艺生涯的开始。不久后,他和孙红雷再次合作,参演了《决战刹马镇》。2014年,他和沙溢一起拍摄了谍战剧《渗透》,凭借其中的齐公子一角,曹炳琨还获得了“华鼎奖”最佳男演员奖。
曹炳琨的演技变换自如,充满层次感,也因此成为了许多导演的“御用配角”,而他也始终在配角的道路上前行。然而,他并未停止突破自我,2025年,他自导自演了剧情片《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在电影中,他饰演了一位外卖骑手的父亲。为了贴近角色,曹炳琨提前一个月体验生活,甚至减重三十斤。尽管如此,这部倾注心血的电影还是未能在票房上取得预期的成功,最终仅仅收获500万的收入。
面对电影的失败,曹炳琨回到了荧幕前。或许他天生并不适合当主演,但他始终保持着演员的初心。正如他在《三大队》中的一句话所说:“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从厨师到演员,曹炳琨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证明,演艺的本质并非在于戏份的多少,而是角色的生命力。他从不追求爆款,也没有虚拟的“人设”,而是在演员的行列里,安于做一颗螺丝钉。真正的好演员就像空气,观众不察觉他的存在,但缺了他,故事便无法完整。曹炳琨的坚守,或许比热搜榜上的名字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