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技重施的贾玲,新片未上遭抵制,耍心机她活该
文丨雨晴
“冯巩是我一生的贵人,是我非常重要的恩师。”
提到贾玲能进入娱乐圈,真的是一场戏剧般的故事。从小,贾玲就以她的性格和外貌吸引人,讲话也总是能让人喜欢。小时候,她并不理解自己会不会出名,但在她进入北电的那年,姐姐也考上了传媒大学。可惜,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足以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姐姐因此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机会,把这份机会留给了妹妹。贾玲为了回报姐姐的牺牲,努力学习。
母亲的去世成了贾玲拼尽全力的动力,她想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也想为姐姐减轻压力。但要学习相声并不简单,为了练口条,她不得不含着石头练习,嘴巴都磨出了伤口。然而,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她最终成为冯巩重点培养的弟子。
然而,身为女生在相声界并不容易,要忍受各种非议,许多段子并不适合女生演绎,女演员还需要忍受扮丑和被调侃。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行真的是很难做下去。冯巩为她找到了一个好搭档——白凯南。
白凯南与贾玲的成长背景不同,他从小就有很大的抱负与野心。但进入娱乐圈后,才发现事与愿违,经过多年打拼,也获得了不少奖项。尽管如此,贾玲因性别原因,虽然有实力,却总是难以赚钱,很多时候还得依赖姐姐的支持。2008年,她与白凯南的第一次合作就获得了奖项,2009年他们还登上了央视春晚,知名度瞬间大增,也让冯巩感叹:“孩子们熬出头了。”
接下来的几年,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演出场场爆满。然而,白凯南却渐渐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过于专注于流量的变现,忽略了内容创作。于是,两人的合作逐渐走向了分裂,甚至同台时,白凯南一度被大力捧场,而贾玲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最终,他们彻底分道扬镳。
2013年,两人再次合作上了《百变大咖秀》,却因为这个节目遭到了冯巩老师的批评。贾玲因此开始反思自己,觉得优秀的相声演员应该靠作品说话。于是,他们的路又一次开始分岔。
娱乐圈曾经举办过一次“谁是你最爱的女明星”的评选,众多明星争奇斗艳,结果稳居第一位的竟然是贾玲。有人戏称:“谁和她搭档,谁就能火。”易烊千玺、张小斐都是这样。贾玲凭借她的亲和力,成功俘获了观众的心。当年那句“你只是姐的过客”更是让人捧腹大笑。
与当红男星一起做游戏时,男星粉丝对此毫无异议。虽然有声音说贾玲受女性喜爱,是因为她对男人没有吸引力,但显然事实并非如此。2025年,贾玲凭借《你好,李焕英》成功转型,首次当导演便创造了辉煌成绩。影片在半个月内票房突破44亿,成为中国唯一一位票房突破十亿的女导演。
这部电影让她一整年都挂在热搜上,许多人为她的成就点赞,但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她的影片不过是卖情怀而已。尽管如此,她依然顺利站上了事业的巅峰,不再是那个曾经贫困的女孩。在如今这个“流量至上”的娱乐圈,贾玲的存在就像一股清流。
2014年,陈妍希版《神雕侠侣》播出时,网络上对“小笼包”的调侃铺天盖地,甚至有网友恶搞P图。当记者问贾玲怎么看待“最丑小龙女”时,她笑着接过话筒说:“我觉得她挺好看的,大家以后说小龙女时,就说‘瘦的是陈妍希,胖的是贾玲’,这样大家就不觉得她丑了。”这番话让陈妍希在后台红了眼眶,感叹:“这个姐姐真的太暖了。”
更让人感动的,是2016年包文婧婚礼上的“救场”事件。当柳岩被伴郎团推入泳池,全场哄笑时,只有贾玲冲上前挡住镜头,一边说话一边掏出红包递给伴郎,巧妙地化解了可能的舆论危机。这段视频也成了女性观众心目中的“社交教科书”,大家都发现,贾玲在关键时刻,总能带给人一种安心的力量。
这份温暖并非毫无原则的讨好。2023年,贾玲成功减肥后,坦言:“以前在综艺节目里扮丑、装疯卖傻,其实都是不得已的。谁不想漂漂亮亮的呢?但那时没人看你有没有内涵,只能用这种方式让大家记住我。”这番话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她“幻灭”了,但更多人理解她:那个曾为别人撑伞的女孩,自己也曾在泥泞中摸爬滚打。
如今,42岁的贾玲依然单身。娱乐圈里,单身并不稀奇,但因为她的“国民度”,这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某娱乐记者爆料称她已经隐婚六年,丈夫是比她小七岁的合伙人孙集斌,甚至还晒出了他们同进同出的照片。消息迅速发酵,网友扒出孙集斌是大碗娱乐的联合创始人,曾参与《你好,李焕英》的编剧工作,两人在片场互动频繁。面对猜测,贾玲和孙集斌通过工作室辟谣,强调:“我们是多年的工作伙伴和朋友,关于婚姻的传闻纯属不实。”
她还特别提到:“女性的价值不应该由婚姻来定义,我现在有热爱的事业、家人和朋友,已经很幸福了。”她的这番话被女性主义媒体称赞,认为她打破了“大龄女性必须结婚”的社会偏见。
贾玲的情感观早已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在《你好,李焕英》中,她通过母亲的口说出了那句:“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就好。”而在《热辣滚烫》中,主角林春丽最终放弃了对男性的依附,选择了自我成长。这些细节或许透露出,这位从底层拼搏而来的女性导演,早已把“独立”二字融入了她的生命底色。
尽管《你好,李焕英》让她稳坐亿级女导演宝座,但《热辣滚烫》的口碑却急转直下。尤其是宣传方面,电影的重点竟然放在了贾玲减肥后的身材上。许多人并不是为了影片本身,而是为了看看她减了多少肥,结果却是过度的外貌焦虑。甚至有健身房以贾玲为例,宣传“贾玲都能瘦,大家也得努力”,这种现象令不少观众感到不适。
如今,贾玲的新片《转念花开》早早因“反传销”题材与杨紫的偶像剧形象相冲突,遭到了集体抵制。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反对过度营销的声音,超过20万网友标记“不看”。有观众表示,从贾玲说出“不装了”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喜欢她了。随着“流量至上”的娱乐圈生态的变迁,观众的信任也在透支,回归创作初心,让作品本身成为电影的灵魂,或许是避免“热辣滚烫”式营销失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