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独尊大房:一生不与二房三房子女合影,多数财产留给吕艳妮
2006年10月28日,著名的爱国企业家霍英东在北京逝世。
霍英东的葬礼由国家有关部门精心安排,按照“国葬”的规格进行。
各行各业的重量级人物纷纷出席,葬礼现场云集了众多来自政界、商界和社会各界的顶尖人物,阵容堪称震撼。
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一名企业家,能享有如此盛大的葬礼,无疑让人感到惊讶。
然而,当我们了解了霍英东在抗美援朝期间,不畏艰险,冒死为大陆输送战略物资的英雄事迹后,便能理解为何他能获得如此尊荣。
他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商界和政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晓,霍英东在家庭的处理上也展现了非凡的智慧。
与“赌王”何鸿燊相似,霍英东也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贵的转变,何鸿燊在事业上成就卓越,但世人普遍认为他最亏欠的人是为他付出了最多的第一任妻子黎婉华。
然而霍英东与何鸿燊不同,虽然他也有三位妻子,但他始终尊重并倾心于第一任妻子,吕艳妮,这一点令人十分钦佩。
霍英东的祖先世代为海上的渔民,全家依靠父亲的小船从事货运生意,生活清贫,日子过得勉强维持温饱。
然而,命运无情,霍英东年仅七岁时,父亲因风灾不幸去世。
不幸的接踵而至,霍英东的两个哥哥也在不久后的大风暴中丧命。
父亲和两个哥哥的相继去世给这个原本贫困的小家庭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沉重打击。
霍英东的母亲刘三悲痛欲绝,只能带着霍英东和两个妹妹搬进了贫民窟,生活陷入极度困境。
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压力巨大,作为三孩子的母亲,刘三肩上的重担沉甸甸的。
为了谋生,刘三不得不借钱购买缝纫机,开始为家庭做些缝纫工作。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这样的劳动赚不到太多的钱,家庭生活依然拮据。
最终,刘三选择重新开始跑船,重新为家庭挣取生计。
命运的转机总是青睐那些勤奋和努力的人,经过刘三的艰苦努力,家庭的日子逐渐好转,最终搬出了贫民窟,住进了较为宽敞的谢斐道。
正是在新的居住地,霍英东一家结识了许多重要人物,开创了新的生活机遇。
霍英东成年后,母亲为他物色了一门亲事,目标正是邻居家的吕艳妮。
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霍英东母亲的眼光,她为儿子挑选的吕艳妮,成了霍英东事业腾飞的关键人物。
霍英东虽然自幼失去父亲,但对母亲的敬重和孝顺让他始终没有违背她的决定。
1943年,霍英东与吕艳妮结婚,吕艳妮全力支持丈夫事业的努力,决心与霍英东一起开创水运事业。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贫寒家庭的孩子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霍英东凭借着不懈努力,逐渐在商界崭露头角,逐步积累财富,事业也越来越庞大。
吕艳妮利用她的人脉帮助霍英东开辟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广结商界朋友。
1953年,霍英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开始初见成效。
吕艳妮不仅为霍英东事业提供支持,还为家庭传宗接代,先后为霍英东生下了六个孩子。
当霍英东的事业和家庭双丰收时,他偶然遇到了自己的初恋——冯坚妮。
那时,霍英东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贫困的青年,而冯坚妮也经历过一段不幸的婚姻,带着孩子。
尽管冯坚妮已经不再是那个青春靓丽的少女,但霍英东依然深深爱着她。
他决定再次迎娶冯坚妮。然而,霍英东一生重情重义,他无法忍心抛弃一直支持他的吕艳妮。
在深感困惑之际,霍英东决定向母亲请教,他向母亲坦白想娶冯坚妮的心愿。
母亲刘三听后非常震怒,认为如此艰难的日子里,吕艳妮始终陪伴着他们,现在是时候享受成果了,岂能让其他女人插足。
霍英东在母亲这里碰了壁,深感沮丧地将这一切告诉了吕艳妮。
吕艳妮深知丈夫的心意,也明白自己不能阻止丈夫的决定。
她微笑着表示同意,并亲自去找霍英东的母亲沟通,表示自己并不介意丈夫再娶。
吕艳妮的智慧与宽容令人钦佩,正是她的通达与胸怀,使得霍英东的家庭更加和谐。
最终,霍英东的母亲刘三同意了儿子的决定,但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要求霍英东对吕艳妮始终如一;
二是冯坚妮不能干涉家族事业;
三是霍英东去世后,家族大部分财产归吕艳妮及其子女继承。
霍英东答应了母亲的要求,最终娶了冯坚妮。
霍英东一生重情重义,即使冯坚妮成为妻子,他也从未忘记吕艳妮的付出和承诺。
在家庭场合上,霍英东始终带着吕艳妮,冯坚妮并未出现过。
在子女教育方面,霍英东也将更多的关注和培养放在吕艳妮所生的孩子身上。
霍英东的行为给了吕艳妮极大的安全感,巩固了她在家中的地位,也让她成为家族的核心人物。
吕艳妮的智慧和胸怀最终帮助霍英东稳固了自己的事业,也确保了家族的和谐与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