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格格金默玉:我们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也不是喳,电视里都不对

2025-05-08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一位穿着洁白西装、搭配白色小皮鞋的老太太,带着一副略显文雅的眼镜,踏上了《鲁豫有约》的舞台。她的出现让人不禁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持人看到她后,立即夸赞她长得格外精致美丽。面对赞美,老太太却显得格外谦逊,她轻松地调侃道:“我可不漂亮,家里人从来没夸过我长得漂亮,我甚至不敢排进漂亮的行列,反倒是你才是最漂亮的。”

这位风趣幽默的老太太,曾经有着与众不同的身份——她是日本特务川岛芳子最宠爱的妹妹,同时也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女,以及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而她的父亲正是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正因为她特殊的家世背景,她的生活经历也充满了许多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故事。

此时,观众们或许都会很好奇,这位大清王朝末年的最后一位格格,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波澜壮阔的人生?她为国家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娇生惯养的她,在大清灭亡后又是如何度过艰难岁月的?而在此次《鲁豫有约》访谈中,这位格格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呢?

2007年,金默玉作为清朝最后一位格格,受邀登上了《鲁豫有约》节目。当时已经88岁的金默玉,依然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活力和年轻的气质,主持人甚至忘记称她为“金老”,直呼她为“阿姨”。主持人感叹她保养得当、看上去年轻时,金默玉幽默地回应道:“我都快是死去的人了,你看我的皮肤干得像核桃壳一样,皱巴巴的。”

她的回答引发了全场观众的笑声,大家都被她的幽默感染了。接着,主持人问她:“您觉得自己现在的心理年龄是多少?”金默玉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永远不会老,我很喜欢和年轻人交往。”金默玉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再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随后,主持人聊到了当时流行的清宫剧,并问金默玉,现实中的大清王朝与那些电视剧中的描绘是否相符。金默玉兴奋地回答:“当然有很大不同,区别不仅大,而且很明显。”听到金默玉这样肯定的回答,主持人更加好奇,询问具体有哪些不同。金默玉解释道:“最大的不同就在‘格格’这个词的发音上。现在的清宫剧里,‘格格’总是平调发音,但我们那时,‘格格’都是扬起音调发的。”她还补充道,“至于奴才,他们从来不会说‘喳’。如果你说‘喳’,是不是要去‘喳’死皇帝呢?完全不可能,通常我们说的是‘唸’。”

金默玉还分享了她小时候的故事,她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几乎不喜欢给别人行礼,而且作为女性,她见到皇帝的机会非常少,这也反映出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她还提到,尽管清朝已然没落,但她的大家庭人数依旧庞大,总共有200多人,而佣人就占了大半。在清朝的鼎盛时期,金家这个大家族的实力是难以想象的。

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金默玉回忆起了小时候的叛逆时光,也谈到了影响她最深的姐姐——川岛芳子。她还谈到清朝灭亡后的艰难生活,以及自己的婚姻生活。接下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金默玉的生平。

金默玉出生于1918年,辽宁旅顺地区。她的父亲是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而母亲则是肃亲王的第四侧妃。虽然金默玉出生时,清朝贵族已被迫流放,但家中的规矩依旧严格。在家中,哥哥姐姐们在长辈面前恭敬有礼,金默玉自然也要遵循这些家规。她不仅要向年长的家人请安,还要在餐桌上遵守严格的礼仪,例如不能夹取远处的菜肴,每一口饭都要细嚼慢咽。

尽管家里规矩繁多,但金默玉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备受宠爱。每当她吃不完的时候,佣人总是会为她加餐。她心里最不喜欢的就是每次出门时,家中的佣人总是紧跟着她。这种感觉让金默玉极为反感,于是她总是偷偷溜出去,寻求自由。

金默玉从小就有着成为女记者或女演员的梦想,但这些梦想很快被家里的长辈所扼杀。她与父亲的接触并不多,毕竟在王府中,格格们很少与家中的男丁接触。直到她13岁时,金默玉被送往日本留学,这与父亲对她未来的期望有很大关系。父亲认为,必须与日本学习先进的科技技术。事实上,金默玉的哥哥姐姐们也曾到日本学习。

金默玉的父亲十分开明,远没有传统观念中那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保守思想。她的哥哥姐姐们在日本学习时,金默玉的哥哥凭借自己的身份在满洲国中谋得了一官半职。然而,由于与他人发生矛盾,哥哥带着金默玉去了日本,在那里她进入了贵族学校,并与许多满清后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金默玉的学业并未长久。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她被迫中断学业,回到了北京。在北京,她进入了一家日本公司担任顾问,这份工作令她非常满意,因为它不仅时间灵活,而且薪水也不错。她在空闲时会打网球,骑马,时常穿上旗袍,打扮得十分时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默玉的家庭状况发生了变化。1949年,解放军进城后,她家中的财产被哥哥们败光,金默玉只剩下一百块钱,足以维持家中九口人的生活。面对困境,金默玉开始变卖家中的物品,甚至亲自织毛衣、开洗衣店来维持家计。

1952年,金默玉的哥哥从日本寄来一笔钱,帮助她度过了难关。她开始经营西餐馆,虽然生意不佳,但她并未放弃。最终,金默玉转换思路,开了一家川菜馆,凭借独特的味道和热情的服务,很快吸引了许多顾客,生活逐渐好转。

1954年,金默玉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她与知名画家马万里结婚,并且得到了正式工作。然而,不幸的是,在1958年,由于特殊身份的原因,金默玉被判入狱,度过了15年的艰难岁月。为了不连累丈夫,她选择离婚。

尽管经历了这些苦难,金默玉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在1992年,她用所有积蓄和家中的家具,为孩子们开办了一个“爱心儿童日语班”。几年后,这个班级发展成了一所学校,甚至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金默玉的坚持与努力也证明了她不屈的精神。

直到2014年5月26日,96岁的金默玉因心脏病去世。她的离世让人感到惋惜,但她的精神和她的一生,依旧会激励着无数人。金默玉虽然出身特殊,但她以坚韧、幽默、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