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声音6》播出三期,表现平平,“声音”未见亮点
《天赐的声音6》已经播出到第三期,而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节目的播出时机非常得天独厚。在同档期的其他节目中,尤其是《浪姐6》,可见其热度逐渐减退。由于真人秀环节的增多,这档节目对音乐舞台的展示空间大大压缩,导致其音综属性显得不那么纯粹。此外,本季歌手角色的缺失更是让舞台亮点暗淡无光。
相较之下,另一档节目《百分百歌手对战季》虽然保持了音综的纯粹性,但其制作似乎不够精致,节奏也显得有些拖沓。许多环节的设定几乎是可有可无,加之单一的播出平台,实际上并未引发太大的关注与反响,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使得它的命运难以改观,在观众中既无好评,也无观众。
因此,从一定角度看,《天赐的声音6》的状况并未受到过多的外部压力。虽然不能说形势一片大好,但亦可谓颇为有利。
前三期的节目基本延续了以往的模式,也有所微调。例如,音乐合伙人的配对环节被取消,声音鉴赏团的“主力”成员进行了调整,同时增加了素人点评环节。尽管整体播出过程相对中规中矩,但节目似乎缺乏了亮点,音效不够响亮。
这一季的新增素人点评环节,初衷是在于提升节目的互动性和交流频率。然而,原本设计的音乐合伙人演唱与声音鉴赏团评判的“制衡”局面也被转变为三种声音的交融与碰撞。可在实际上,现场观众的评论显得有些程式化,参与的互动似乎多了“剧本”色彩,使得交流的效果显得无力,意义的实现远远大于实际的效果。
声音鉴赏团的存在,毫无疑问是《天赐的声音》区别于其他音综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带来了流量、话题和热度,也让节目更加引人入胜。然而,在这一季中,丁太升的缺席与梁源的消失,让原本充满活力的声音鉴赏团软弱无力,他们的问题和评价充满了温和与“慈善”。这股集体的沉默似乎使得节目的特色削弱,导致原有的魅力渐行渐远。
不可否认,《天赐的声音6》的音乐合伙人阵容依然让人眼前一亮,但经过三期的播出反馈,其影响力显得平平,出圈的舞台几乎难觅踪影。这或许与选曲密切相关。例如,《跳楼机》本身的火热程度,即便有张靓颖与王以太的助阵,亦难以使其更上层楼。再比如王赫野与谭维维合唱的《土坡上的狗尾巴》,虽意义深远,值得品味,却显得离观众的生活有些遥远,使其高处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