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简谈一下《苦菜花》和《丰乳肥臀》
《亮剑》的巨大成功曾让横店的拍摄现场一度成为“死亡”最多的地方,有传言称,某些日剧中的“鬼子”死亡数量曾一度飙升至每日八千人。作为一部现象级的抗日剧,《亮剑》虽然被观众热爱,却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许多与史实不符的细节和穿帮之处。
其中之一便是剧中李云龙频繁的粗口和看似缺乏文化的形象,这种表现往往给观众带来了误导,仿佛八路军的军官大多数都如此粗鲁无知。然而,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八路军的许多团级干部拥有高素质,其中不乏来自知名大学的优秀人才,几乎没有见过文化水平较低的指挥官。甚至有声音指出,这种形象可能对我军的形象造成了误解,甚至有过投诉,称其为“抹黑”。
此外,《亮剑》中八路军的贫困状况也是一种错误的呈现,剧中描述八路军穷困潦倒,几乎没有任何物资支持,而事实上,八路军的士兵待遇要优于国军,尤其是军饷问题,国军的军饷常常被层层剥削,根本无法到达普通士兵手中。这一细节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一剧中得到了更为真实的呈现。再比如,剧中的一些暴力打骂士兵,和对普通士兵文化水平的表现,也有些偏差。
尽管如此,这些与历史事实不符的细节,并没有影响到《亮剑》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相反,它仍然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同样,在对《丰乳肥臀》的讨论中,近年来也不断有观点指出这部作品的问题。有些人拿出早期的批评资料,论证其作品的缺陷,尽管这些批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能足以证明《丰乳肥臀》是一部“坏”作品,值得进一步探讨。
《丰乳肥臀》自发表以来,便引发了极大的讨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有其立场,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更多集中于从政治角度进行的分析,而支持者则主要从人性角度探讨其价值。
对于文艺作品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紧密与政治联系的作品,不仅是文艺问题,更是政治问题;第二类是与政治有一定联系,但也有独立性的作品;第三类则是纯粹的文艺作品,与政治几乎没有关系。在武汉大学已故博士生导师陆耀东先生的文章中,特别强调在处理第一类和第二类问题时需要特别谨慎,进行细致的分析,避免草率和简单化的处理。因为在这类问题上,我国的历史,甚至我们党的历史曾经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例如,清代文字狱中的诸多案件,往往将不相关的事情牵扯到反清、反皇帝的层面,最终导致不少无辜者被冤杀。而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时期也有很多冤假错案,并未及时纠正。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首先做的便是拨乱反正,纠正错误。
陆耀东先生特别指出,我们国家的文艺传统,尤其是从先秦时期开始,儒家的政教文艺观主导了文艺的走向,认为文艺作品应当服务于政教,任何不符合规范的创作便会遭到抨击。屈原曾因不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标准而受到批评,李白则因其浪漫主义风格遭遇诋毁。即便到了现代,这种偏狭的观念依旧影响着当代的文学创作。
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左翼文学受到苏联和日本“拉普”以及美国辛克莱等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苏联的“拉普”曾排斥与其观点不完全一致的文学人物,而某些中国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也曾批判鲁迅为“反革命”。这种思潮在中国并未得到彻底清算,甚至部分理论和做法被广泛传承,导致某些观念仍在影响今天的文学创作。
因此,不同的观念和视角对同一作品的解读,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鲁迅曾谈到,如何看待《红楼梦》会因不同背景和立场而有所不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说明文艺作品的多样性和解读的主观性。
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也极高,他认为这部作品打破了以往小说中“好人完全好,坏人完全坏”的陈旧模式,《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更加真实,展现了复杂的人性。而正是这种打破传统思维的方式,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巅峰之作。
莫言曾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他常常“把好人写成坏人,把坏人写成好人”,这种创作方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探讨。而《丰乳肥臀》也因此受到不少争议,特别是它将一些被认为是“坏人”的角色塑造成有血有肉的人物,这种描写被部分人视为对传统道德的挑战。
在中国的某些文学创作中,确实存在将“阶级性”作为主要创作原则的情况。例如《苦菜花》通过鲜明的阶级斗争来描写人物,将反派塑造成极端恶劣的形象,而英雄则是高大上的“典型人物”。但《丰乳肥臀》则从人性的角度入手,展现了更加复杂的人物性格。剧中的人物有的曾是抗日英雄,后来却变成投敌叛国的分子,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
如果按照《苦菜花》的创作思路,显然这些人物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甚至会被认为是极端的。对于《丰乳肥臀》,某些人认为其描写的欲望和人性展现,过于“低俗”,不符合传统道德标准,但这正是莫言试图突破的文学边界之一。
总的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逐渐更加关注人的本能与欲望,文学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这并不意味着作者追求低级趣味,而是试图展现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和情感。这与20世纪80、90年代文学的转变密切相关。
如今,围绕莫言及其作品的讨论仍在继续,但许多观点似乎重复了几十年前的争论。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依然有些人坚持用老旧的眼光分析现代作品,这样的分析显得格外陈旧。正如奥巴马所言,通过操控舆论和制造谣言来干扰一个国家的信任体系,正是通过信息战来获得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建立在对人性和人权的尊重基础上的。如今,我们正面临外部势力的种种挑战,而这些挑战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我们重新走向封闭与保守。为了战胜外部压力,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开放与进步的姿态,避免回到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封闭思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