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辩解京剧“大出殡”,偷换概念,气急败坏无证据
在2025年5月1日,五一劳动节当天,社交网络上充满了关于相声演员郭德纲与于谦的祝福信息,许多网友纷纷发出“祝郭德纲五一快乐”和“祝于谦全家快乐”的祝福。这也反映出郭德纲和于谦依然受到了许多相声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
然而,关于郭德纲是否真的快乐,外界并不知情。就在五一前夕,德云社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段郭德纲的采访视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郭德纲似乎并不如外界祝福中那样开心,反而在视频中显得有些情绪激动,甚至接近愤怒。
该视频的内容主要围绕郭德纲为京剧《五凤朝阳》中的“大出殡”互动环节辩解。他的辩解可谓回应了舆论的质疑,尤其是针对该环节中演员身穿丧服走到台下与观众互动的情节,很多观众对此表示不满,并在网上发表了批评,认为这种表演是对京剧的亵渎,缺乏艺术性。
尽管许多支持郭德纲和德云社的自媒体博主尝试为其辩护,但这些辩解往往没有触及核心问题,且并未得到有效回应。例如,裘英俊的一番解释,他将相声中类似“披麻戴孝”的情节与京剧进行了类比,但这种解释显然是偷换了概念,根本没有正面回应观众批评的核心问题——演员到台下与观众互动的行为。
或许是觉得自媒体辩解无法令人信服,郭德纲亲自录制了视频进行澄清。他解释道,自己在小时候观看京剧时,表演中确实会有演员披麻戴孝走到台下与观众互动的环节,这曾经是观众喜闻乐见的演出方式。郭德纲认为,观众对于这种互动充满期待,不进行这种互动,演出就算不上完成,观众甚至会批评演员没能做到位。
然而,郭德纲的这一辩解却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概念的混淆。郭德纲提到的“我们小时候看戏”究竟指的是哪种戏剧形式?在哪个地方上演?这两个问题未曾给出具体答案。实际上,他提到的情节更符合一些地方性草台班子的午夜演出,这类演出通常在地方上演,表演内容较为低俗,甚至有不当互动。将这种现象与京剧《五凤朝阳》进行类比显然不合适。
郭德纲将草台班子与正规京剧剧团进行比较,似乎试图将不同类型的演出混为一谈,但显然这种辩解并不成立。草台班子和正规京剧剧团的演出场所、性质、观众群体完全不同,不能简单等同。
而且,郭德纲对于“我们小时候看戏”的描述也有其不证自明的问题。他所说的“我们小时候看戏”并未指明具体是哪家剧团、哪场演出,这种缺乏证据的说法无法让人信服,也容易给人留下空洞的印象。
第二个问题是,郭德纲的辩解缺乏任何证据支持,属于“死无对证”。他的论述中充斥着不明确的地点、人物与时间,类似于他曾提及过“侯耀文去世前透露给他震惊世界的秘密”,但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验证这些说法的真实性。这种“死无对证”的辩解,显得不够有力,也没有给人提供充分的信服依据。
在最后,郭德纲的情绪似乎达到了顶点,他说道:“有的朋友可能不理解,只能说您没见过您不了解,没有办法,慢慢提高,慢慢提高。”这句话看似谦虚,但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焦虑与不满。按照他的逻辑,若观众不理解《五凤朝阳》中的大出殡互动环节,便是因为他们对戏曲缺乏足够的了解,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这种说法实际上并未解决问题,反而给人一种强词夺理的感觉,尤其是把观众的批评归咎于他们的“理解水平”不够,显得有些站不住脚。
郭德纲显然意识到自己的辩解并未能够平息公众的不满,最后只能用“提高”来试图挽回颜面,但这种处理方式无疑让事情变得更加尴尬。
综上所述,郭德纲对于《五凤朝阳》大出殡互动环节的辩解无力且苍白,最终让人不禁怀疑,他能否真正理解观众的批评与反馈。也正因如此,虽然我们祝愿郭德纲五一快乐,然而此次辩解无疑为他带来了更多的争议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