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她的第二部长片,直击现代女性的生育痛苦和情感挣扎
在最近举行的香港金像奖展映中,入围的家庭伦理剧情片《虎毒不》在北京放映。这部电影深刻探讨并重新审视了女性在生育中的处境。该片不仅入围了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多个奖项,包括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等,还彰显出浓烈的本土气息及深刻的人文关怀。最近,这部电影也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展映。
《虎毒不》聚焦现代都市女性在生育与家庭生活中的困境,细腻地呈现了她们的情感挣扎与生存处境。2025年3月,电影在第十九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获得剧情片大奖。2024年,它还荣获第二十二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制作中项目(WIP)大奖,并在同年参加了釜山国际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
本期导筒将带来电影《虎毒不》导演陈小娟的专访,深入探讨这部港产新片的创作背景、现实议题、人物塑造及导演的个人表达。
**创作背景与灵感**
1. **关于故事的源起**
导筒:这部电影的故事灵感来自哪里?是否有个人经历或现实事件的参考?
陈小娟:灵感来自两个方向。首先是作为母亲身份转变的亲身经历。育儿的过程有许多不容易的地方,也充满情绪和不可预见的挑战。以前,我会批判新闻中关于失职母亲的报道,如母亲抑郁带着孩子自杀的悲剧。但成为母亲后,我对这些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感同身受地理解育儿过程中的崩溃时刻。
另外,社会对母亲的要求很高,但缺乏关注,尤其是产后抑郁等话题在影视作品中极为缺失,这也成为我创作这部电影的动力。
导筒:影片名字《虎毒不》的寓意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虎毒不食子”在电影中的反转?
陈小娟:这句话常常用来批判母亲带孩子自杀的新闻,我想通过这部电影反思,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悲剧的发生。我在结尾故意留白,不想简单粉饰太平,反而希望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避免传达“死亡是唯一出路”的错误信息。
导筒:电影中展示了两代母亲的形象,您觉得过去与现在母亲的困境有什么不同?
陈小娟:过去,女性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生活压力大,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婚姻和生育与个人价值紧密相连。现代女性虽然可以追求教育和梦想,但仍然面临生育带来的痛苦与事业停滞的困境,尤其是错过了晋升机会。选择变多了,但母亲在家庭和个人追求之间的平衡依然很难。
**创作动机**
导筒:你一贯的创作关注家庭、女性和社会议题,这部电影是如何延续或突破你的风格的?
陈小娟:与《沦落人》在情感表达上不同,但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依然注重生活化的细节呈现,而非具体的剧情发展。我个人的创作风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悲情题材,如《儿女》探讨宗教与性别议题,另一类则是温情类。未来我也将继续在这两者之间游走。
**角色与演员**
3. **关于主要角色的塑造**
导筒:影片中的母子关系非常复杂,你如何描绘母亲这一角色的心理层次?
陈小娟:母亲角色在心理层面充满矛盾,她的倔强让她反抗,但她本质上是温柔的。她不敢表达痛苦,无法寻求外界帮助,这种隐忍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导筒:你如何理解影片中的“母性”与“个体自由”的冲突?
陈小娟:我想展现女性作为个体与母亲身份之间的复杂性。她既有对工作的追求与对未来的憧憬,又时刻被提醒她是一个母亲,最终只能在这份矛盾中挣扎。
4. **演员选择与表演指导**
导筒:影片中的演员表现非常有张力,你在选角时最看重什么?
陈小娟:我注重演员的感染力和情绪的多层次表达,尤其是在表现不同情绪层次的哭戏时,是否能精准传递角色的心痛和苦衷。
导筒:你如何与演员沟通,帮助他们进入沉重的情绪状态?
陈小娟:演员本身理解能力很强,我只需提供一些角色背景和情感的挣扎,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影像风格与叙事手法**
导筒:电影的影像语言非常克制,色调和光影的运用也很讲究,背后有哪些考量?
陈小娟:首先,考虑到电影题材小众,我尽量通过影像提升观赏度,同时力求美学与故事的碰撞。影片的世界美好而光鲜,但女主的生活却充满挣扎和抑郁,借此展示生活的灰暗。
6. **叙事节奏与情绪表达**
导筒:影片的情绪推进非常细腻,你是如何设计这些情感的积累的?
陈小娟:我希望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避免过于戏剧化,逐渐让生活的重压蚕食角色的精神。
导筒:电影的声音部分也很用心,婴儿的啼哭和工作的嘈杂声都很有细节,你如何通过声音来传递情绪?
陈小娟:声音的设计从真实出发。通过“幻听”表现女主无法逃脱母亲身份的困境,甚至在没有孩子和保姆的情况下,育儿的痛苦和烦躁依然回荡在她的耳边。
**现实议题与社会共鸣**
导筒:电影探讨了家庭关系、母子关系以及社会压抑等问题,你认为这部电影在今天的社会有何意义?
陈小娟: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引发观众的反思,尽管改变现实的力量可能有限,但它填补了香港在这一题材上的空白,鼓励更多导演投身于类似的创作,推动电影中的社会问题讨论。
**创作经历与未来计划**
导筒:创作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的?
陈小娟:创作的平衡很难掌握,尤其在性别议题和家庭分工的讨论中挣扎很久。我希望让观众沉浸在电影中,但又不能让他们感到排斥,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非常重要。
导筒:你对母亲角色的创作有哪些取舍?
陈小娟:我反复调整剧本,删除了一些精彩的台词,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非常吸引人,但可能会偏离电影的核心讨论。
导筒:和之前的作品《沦落人》相比,这部电影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感受?
陈小娟:这部电影让我向观众和投资人展示更多可能性,证明我能驾驭严肃的现实题材。同时也是我个人创作过程的一部分,我享受这种创作的自由。
导筒:未来你会继续创作现实题材吗?
陈小娟:我现在正在创作不同类型的内容,但也很想尝试拍武侠片,虽然拍摄成本高,但金庸的作品一直是我的心头好。
**结语**
导筒:最后,导演用一句话推荐《虎毒不》给观众。
陈小娟:《虎毒不》是为那些想成为母亲或不想成为母亲的女性拍的电影,同时也是希望男性观众也能走进影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