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观众当傻子?陈道明三年前说的话,如今变成回旋镖扎到她身上

2025-04-23ASPCMS社区 - fjmyhfvclm

文丨娱阅半生

编辑丨娱阅半生

三年前,陈道明曾深刻指出“演员得挑戏”,如今,这句话在影视圈引起的波澜依旧响亮无比,揭开了“什么火演什么”这一行业病态的伤疤。

展开全文

以近期热播的《我的后半生》为例,从开播到结束,这部剧无疑一直伴随着争议。但总体来说,剧集依然不乏亮点,毕竟演员阵容中可谓是老戏骨云集,演技的实力毋庸置疑。

然而,谁能想到,作为剧中一个配角,邬君梅居然成了这部剧最大的败笔。

她在剧中的戏份并不算多,虽只是配角,但她的角色无疑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剧集的结尾,她的出场完全可以说是“压轴”登场。

然而,这个“压轴”却毫无重量可言。

剧中,苟秉强这个老好人为了救人而突发心梗去世,大家都悲痛不已,追悼会上几乎每个人的表情都写满了悲伤。而邬君梅饰演的“乐水珊”,在这场悲伤的追悼会上却全程微笑,给镜头带来的表情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她的笑容让人感觉她似乎是参加了一场婚礼,而非葬礼。

这一微笑不仅与其他角色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还引发了网友的愤怒,甚至有网友直言:“这是演技滑坡,还是职业素养有问题?”

更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剧中与沈卓然的婚礼上,邬君梅面对李黑豹的抢亲戏份时,全程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情感。

这场抢亲戏本应充满选择与挣扎的情感碰撞,但她却面无表情,僵硬的表情配上木讷的表现方式,仿佛她就是个傀儡。

虽然有网友为邬君梅辩解,认为她作为美籍华人,可能受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但将她在追悼会上的微笑解释为“西方文化对逝者的美好回忆”这一说法,似乎也说服不了大多数人。毕竟这是一部国产剧,尊重逝者的方式应当符合国内的文化习惯,入乡随俗,演员的职业素养不可忽视。

除了这一系列的演技问题,邬君梅的普通话也成为了网友吐槽的焦点,听起来颇有些别扭。

而在今年的开年大剧《六姊妹》中,邬君梅再次饰演母亲角色,然而她的表现依旧让人失望。

《六姊妹》的背景是一个多姊妹家庭的复杂关系,剧中的母亲角色面临着巨大的演技挑战。但邬君梅的演绎几乎是“僵尸化”的,整个人缺乏情感的波动,眼神冷漠,和孩子相处时更像是完成任务而非传递母爱。这种情感空洞的表现让观众感到强烈的违和感。

此外,她的妆容造型也不合常理。60年代的背景下,作为母亲角色的她看起来保养得异常好,甚至有人误以为她和梅婷饰演的角色才是姐妹。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她在剧中的吃戏表现。记得有一场吃野菜饼的戏,邬君梅吃饼时动作优雅,仿佛正在享用米其林大餐,而这一切与剧中物资匮乏的时代背景完全不符,观众无法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百姓的艰辛。

正因为她的表演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和情感,邬君梅的台词也显得异常平淡,甚至被网友形容为“机器人背台词”。

剧中角色如果想打动观众,必须先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展现出角色的魅力。但邬君梅的表演显然缺乏这种能力,无法与角色真正融合。

记得在《如懿传》中,邬君梅饰演的太后也曾因为演技问题被网友嘲笑,甚至在得知她是美籍华人后,网友们纷纷将她的“中西混搭演技”推上了热搜。

面对这些争议,邬君梅始终保持着她特有的海派优雅回应:“演员是容器,装得下赞美,也要容得下石子。”然而,现如今的她或许真的该重新审视陈道明当初的忠告了。

优秀的演员不仅是容器,更应该是过滤器。

当其他85花们还在古装剧中比拼仙气时,邬君梅却在《六姊妹》中的“贵妇下乡”事故让业界警钟长鸣。

真正的表演艺术并非万能钥匙,而是要找到与角色契合的精准匹配。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新琴所说:“邬君梅的失败不是演技倒退,而是行业惯出来的角色傲慢——以为演技可以熨平所有时代褶皱。”

不得不说,邬君梅曾在《陪读妈妈》中凭借一滴眼泪征服了观众,而如今却因为一个微笑在《我的后半生》中引发了争议。这样的反差,确实令人唏嘘。

全部评论